菜鳥差點爬不上去:南台灣第一高山 北大武山

北大武山,南台灣的第一屏障



「壯麗的鐵杉、臺灣尾巴的屏障、排灣族的聖山,雲海壯觀。」國立台中科大文學院院長退休的林金龍老師幾句話歸結出北大武山的特色。北大武山,位於屏東、台東的交接處,與玉山、雪山、南湖大山、秀姑巒山合稱「五岳」,不僅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高山,也是南台灣的最高峰,尤其在冬天時節,不僅南台灣氣候穩定,高山上也不容易結凍積雪,此外這時也是觀賞雲海的好季節,因此跟其他台灣中北部高山相反,冬季反成為北大武山的登山旺季。
  • 本文段落:





一、北大武山基本介紹                                                   

台灣五岳,雖然不是指台灣最高的五座山,但其實在地理上的記憶也不困難,就台灣主要山系中最高的五座山,玉山山脈同時也是台灣的第一高峰的玉山(3,952公尺)、雪山山脈的最高峰也是台灣第二高山的雪山(3,886公尺)、另外就是貫穿台灣南北的中央山脈,一般我們可約略分為北、中、南段,北段最高峰就是南湖大山主峰(3,742公尺)、中段最高峰就是秀姑巒山(3,825公尺)、南段最高峰就是北大武山(3,092公尺)。北大武山儘管只剛好過3,000公尺一點點,但具指標性,形勢孤拔,山容挺秀,40公里內,沒有其他三千公尺高山,這點當你踏上北大武山時感受會更深,視野望出自己一枝獨秀,旁邊的山全部都小一號,也因此北大武山還有「南台灣屏障」的名號。


台灣五岳:玉山、雪山、南湖大山、秀姑巒山、北大武山
資料來源:北大武山國家步道解說手冊,P12,下載連結林務局。



北大武山也是排灣族、魯凱族的聖山,在北大武山山頂的三角點有個標示北大武山名稱及高度的牌碑,其中一面北大武山即用排灣族語KUVULUNGAN、魯凱族語TAGARAWSU並列呈現。北大武山在排灣族人稱之為「卡夫農安」(kavulungan),而「排灣」不是人的意思,Paiwan 原是指他們祖先發祥地—大 武山的一個部位,子孫繁衍後從大武山向各處分布,他們取靈地的名稱作為族名。北大武山是排灣族人最早的生命搖籃,排灣族人也相信死後靈魂將回大武山頂永住。排灣族最重要的祭典「五年祭」也也連結起排灣族與北大武山間的情感與認同,祖靈為子孫每隔五年就從北大武山頂下山巡視各社,而各社舉行隆重的迎靈、娛靈和送靈祭典。對排灣族人而言北大武山不只是原鄉、祖靈的居住地、神的居所或一個有形的物質環境,北大武山也代表賜予福分之地;是生命的起源也是終結之地,是祭儀的中心也是排灣族人學習生活規範之地。屏東縣政府自1998年起即舉辦「大武山成年禮」,讓部落的泰武國小六年級生攀登北大武山的活動,成為畢業典禮的一部分,藉由這活動,讓族人親近自己的聖山,找回敬山護山、共享共存的文化。(參閱:邵定國、楊維琳著,卡夫農安 kavulungan(北大武山) ~排灣族聖山文化初探,2017 全國登山研討會論文集,頁247~258。)


大武山山頂的牌碑,分別用排灣族、魯凱族語言寫出



關於山,只有它願意讓你一窺面紗,你也才有機會一親芳澤,在這次爬北大武山的過程中,自己才更深刻體會這句話意涵。我以一個菜鳥之姿,僅4個月前一次奇萊南華的登山經驗就來走北大武,平日未有特別運動習慣而行前又未進行體能準備,自認能登頂已達體力極限,靠著是隊友支持、其他山友加油、自己意志力、還有良好舒適的天候、吃好睡好、沒有任何高山症狀的完美配合下才勉強爭取到機會完成。這其中只要任何一項出點小狀況,我都可能無法登頂。站在山的面前,登頂,純粹是北大武山願意讓我上來而已。


站在這山頂應該是超乎我的能力,太多有利條件同時配合才有這機會,也許就是北大武山願意讓我上來





二、北大武山行程規劃

這一次我們「山林涼登山隊」隊員共有七人,有幾個人登山經驗都不是很豐富,又是從台北出發,所以領隊安排的是三天兩夜的行程,12/17(一)一早搭高鐵前往高雄,8:50在左營高鐵站集合,然後包車前往屏東泰武的新登山口,從左營高鐵站到新登山口車程約需2小時,包含在萬巒進行最後的物資採買補給。相較其他台灣知名大山的登山口,北大武山登山口算是離大城市近,且容易抵達。


前往北大武山新登山口交通資訊


登北大武山,從海拔約1,520公尺的登山口,走到標高3,092公尺的北大武山頂,全長9公里,然而前往登山口的汽車道路在八八風災被摧毀,因此現在需要再多走2.8公里,從海拔約1,200公尺處開始走起,也就是現在登北大武山,須走約近12公里,爬升1,900公尺,而12公里原本我覺得還好,但這1,900公尺的爬升,就讓難度高上很多,想想看陽明山最高峰七星山主峰也才1,120公尺。因此北大武山的一般人標準安排是三天兩夜,當然也有高手安排兩天一夜、甚至看到神人級的輕裝當天來回單攻行程,但這可能需要很好的體力與經驗。


北大武山高度曲線變化圖(從舊登山口計算),本圖為馬克褚工作室製作,連結:馬克褚工作室


北大武行程安排:

1.三天兩夜

DAY1:新登山口—舊登山口—檜谷山莊(宿)
DAY2:檜谷山莊—北大武山三角點—檜谷山莊(宿)
DAY3:檜谷山莊—舊登山口—新登山口

2.兩天一夜

DAY1:新登山口—舊登山口—檜谷山莊(宿)
DAY2:檜谷山莊—北大武山三角點—檜谷山莊—舊登山口—新登山口

3.單攻當日往返:

新登山口—北大武山三角點—新登山口,這應該是有相當登山經驗的山友才會挑戰,所需時間網路上從8小時~15小時都有,其中最知名人物就是七十歲楊天攢的千次單攻紀錄(參閱:自由時報《人物速寫》70歲山友 邁向北大武千次登頂)。







三、北大武山親身體驗

(一) 新登山口—舊登山口(距離2.8K,爬升約300公尺)

北大武山有新、舊登山口之分,前面有提及,主要是前往舊登山口的汽車道路在八八風災被摧毀,因此現在必須從新登山口(約海拔1,200公尺)起登,徒步多走2.8公里,爬升300公尺先到原本舊登山口,而從新登山口到舊登山口就是走在中海拔的山區林道中,途中有幾處高遶,較陡處有架繩,而於距舊登山口1.5K處,有一叉路前往日湯真山,日湯真山海拔1,702公尺,是個適合規劃一日往返行程的台灣中級山。而這次我也遇到有些人,就只規劃當日從新登山口走到舊登山口往返的行程,這段新、舊登山口的路程,我們從11:30起開始走,約略走了1~1.5小時抵達舊登山口(海拔1,520公尺),相較從舊登山口後的路程,這段新舊登山口間2.8公里的路程,就像開胃菜。舊山口這邊有個管理站,需要進行入山登記,大夥順便在此稍事整裝,準備開始北大武山的行程。


北大武山新登山口(第二),新登山口有兩處,第一新登山口要多走200公尺,現在應該都是從第二新登山口進入


新、舊登山口間就是中級山的林道,叉路前往日湯真山


新、舊登山間,需多走2.8公里,爬升300公尺,但相較後面的路程,這只是開胃菜


舊登山口,此處有一管理站,進入北大武山須入山登記





(二) 舊登山口—喜多麗斷崖、檜谷山莊(距離4.2K,爬升約600公尺)

北大武山國家步道路標的里程數,皆是從舊登山口計算。譬如檜谷山莊是4.2k、大武祠是8k、北大武山頂9K,皆是與舊登山口的距離,每隔500公尺,會有一個里程數的標示。另外比較特的是,沿途另外會看到一些有編號的木樁,除了編號外,還有經、緯度座標,這些突兀的木樁是自導式步道解說資訊,木樁必須配合解說資訊,而解說資訊則可能必須先做功課,若未先了解每個號碼代表的意義,則這些號碼並不太能對登山者產生太大意義。


自導式步道解說木樁,號碼代表意義要先參閱自導式步道解說資訊(參閱:自導式步道解說資訊連結)



從舊登山口(海拔1,520公尺)走到檜谷山莊(海拔2108公尺),路程約略4,2公里,爬升近600公尺,主要也是走在中海拔的林道中,越往後坡度越陡,較陡處都有架繩,也有幾處接近垂直爬升,則設有ㄇ字型鐵條供人踩上去,另幾處崩壁旁也設有護網,在這原始山林中,這些細微的人工舉措,確實大大增加了登山人的方便與安全。約略下午1:30離開舊登山口管理站,我們這隊走的快的人約4小時就到檜谷山莊,而我這種體能落後的,則走了約5個小時才抵達喜多麗斷崖。


舊登山口-檜谷山莊間,越接近喜多麗斷崖時,這樣的陡升越來越多


這些ㄇ形鐵條、還有拉繩讓登山更安全,但仍請要注意安全




1、喜多麗斷崖(海拔約2100公尺,3.8k處)

喜多麗斷崖位於檜谷山莊前約400公尺,又有光明頂的外號,這裡有良好的視野,可欣賞雲海、欣賞落日美景,是北大武山上一個重要的地標,我想喜多麗之所以有名,不僅是其視野,更因其所在位置,就在檜谷山莊附近。這不是說北大武山沒其他地方可看落日雲海,只是一般人不太可能行程安排上,黃昏時刻還在北大武山頂附近,因此日落黃昏時刻身處於住宿地點附近的喜多麗斷崖,就成為登北大武山時很正常的選擇,黃昏時刻所呈現出來的光與雲海,是更為迷人與美麗,喜多麗斷崖就佔了這種位置上的優勢。


喜多麗斷崖,又稱光明頂,位於檜谷山莊前方不遠處,是北大武山知名欣賞夕陽、雲海地方



喜多麗斷崖黃昏雲海


這光明頂外號真不是蓋的,有那麼一點意境,只是大家不品武功,而品攝影




2、檜谷山莊(海拔2108公尺,4.2K處)

北大武山國家步道範圍內禁止於指定以外之地區露營,步道約4.2公里處設置有檜谷山莊及營位,以開放民眾申請床位數計42床,周遭營地數15處(4人帳營地)可容納60人露營,每日共可提供住宿人數102人。檜谷山莊另外有外包提供訂餐800元/人(早、晚兩餐),也有提供租睡袋服務(每個200元),對於像我們這樣屬於菜鳥級的人,能夠不用自己背睡袋、糧食,差別真的很大。


檜谷山莊,爬北大武山住宿的地方


用餐時刻,大家坐一排,打著頭燈吃飯



檜谷山莊其實就是一個很簡單的山屋,40個人可睡在一間大通鋪中,外面的走廊就是用餐的地方,比較須注意的是會有黃鼠狼出沒,山莊方面體醒我們,自己帶的食物最好掛起來,不要放在登山包裡面。至於爬山時的睡眠,我覺得應該也是很重要吧!有好眠才會有體力,我個人是睡得又深又好,不過一群人睡大通鋪,有人可能怕睡不好吃了安眠藥,我就在半夜起床上廁所時,遇到有人因為吃了安眠藥搖搖晃晃的,因為檜谷山莊的廁所必須走出山莊,再走下一段石階,我原本還在疑惑那個人是喝酒、還是爬山爬到腿軟,但看他摔了兩次後覺得不對勁,才趕快護送她下去跟上來,也才知道是吃了安眠藥的原因。


可容納40人的大通鋪


在深山中,這算是溫暖舒服的家






(三) 檜谷山莊—大武山神社(大武祠)—北大武山頂(距離5.2K,上升近1,000公尺)

檜谷山莊、喜多麗斷崖間有一處叉路(路標4K處),從叉路走上去,就是前往北大武山頂,從4K叉路,到9K北大武三角點,5公里的路程,須從約2100公尺處爬到山頂的3092公尺,上升近1000公尺,這上升率又比前一天高,不論是拉繩、ㄇ字行鐵條都較前一天難度高且多,甚至攀爬岩壁樣樣都來,不過只要小心應付,也不至於有多大危險性。途中會經過神木、最後水源、大武山神社、最後抵達山頂三角點,上山的過程是辛苦的,但爬越高卻也是景緻越好。


雲海,北大武山的特色



北大武山上晨曦山景



1、紅檜神木(約5.4K處)

大概位於5.4K處,也就是距離檜谷山莊叉路1.4公里的地方,有一顆紅檜神木,高度約25公尺,胸圍有11.7公尺,推估超過1,000歲,神木巨大,但就僅能匆匆與之合照一下,畢竟這一天還有好大一段路。


5.4K處,樹齡超過1,000歲的紅檜神木




2、最後水源處(約6.3K處)

最後水源處,約位於步道的6.3K處,就是從岩壁中滲出的水,這水我個人覺得是冰涼好喝,基本上從檜木山莊到大武山頂這段路,除了這最後水源處,大概也沒其他裝水的地方,不過一般人應該都會從檜谷山莊帶足夠的水才是,我自己則是裝了一些來喝,畢竟滲水量不是很大,要靠滲水裝滿水壺也會花上一點時間。


上大武山山頂前最後一處水源,這岩壁滲出的山泉水冰涼好喝




3、台灣鐵杉

台灣鐵杉的樹高可達30公尺以上,生長於2000-3000公尺的山區,北大武山是台灣鐵杉分布的最南界,也是台灣最大的鐵杉原始純林。隨著高度的上升,周圍的其他種類樹木逐漸變少,僅剩下台灣鐵杉與北大武山互相輝映,難怪林金龍老師會說:壯麗的鐵杉。


台灣鐵杉,接近3000公尺後,其他種類樹木減少,剩台灣鐵杉


壯麗的鐵杉


鄰近的山全部小大武山1號


北大武山特有台灣鐵杉景致




4、懸崖斷壁

從大武神社前方不遠處開始,一直到大武山山頂,經常會走回到陵線上,兩側有時候就是懸崖峭壁,雖然不到像錐麓古道那種90度直抵山谷的地步,但如果有懼高症,可能多多少少還是會被驚恐到,偶有會感覺需要飛簷走壁的時刻,但其實岩壁上也都會有採點,小心就是了。我想這段比較驚險的路段,也應該是北大武山最漂亮的一段路了。


遇到斷壁只能小心通過


尤其是在山頂附近的斷壁,因為大武山山形就是山脊瘦峽,兩側絕壁,有懼高症的人可能會害怕一下


這處ㄇ型鐵條處,很多山友會將照片貼出,但其實我覺得驚嚇度是還好


北大武山步道雖有挑戰性,但主管單位有盡心在使他更安全




5、大武山神社(大武祠)&高砂義勇軍紀念碑(海拔3028公尺,8K處)

在接近步道的8K處,有一個比較大型的平台區,下方是高砂義勇軍紀念碑,昭和19年(1944年),日本政府為了感念這些由台灣原住民組成的義勇軍成員,為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作戰,特別在此處立碑以紀念他們英勇的事蹟,這段歷史常常在台灣內部引起兩種極端對立的史觀論戰。而平台較上方處,則有一個日本人蓋的神社,據說神社原日本人是蓋在山頂,但排灣族力拒,後來神社屢遭雷擊,才遷下來現址。


高砂義勇軍紀念碑,現在碑已不在,下方的紀念文則還在


大武山神社(大武祠)



6、北大武山頂三角點(海拔3092公尺,9K處)

步道9K處,就是北大武山頂,標高3092公尺。從神社到三角點這1公里的路,雖然海拔僅上升60公尺,但就像W型的山路,大幅上上下下,要越2-3座假山頭,尤其最後一段路,真的是必須努力往上爬。現在回想起來,我都不知道怎麼走上來山頂,只記得在神社時就覺得自己體力耗盡,原想放棄到山頂,但從山頂下來的山友,幾乎每個都說:都走到這裡了,當然要上去。於是我就一步、一步地向前,從神社走到山頂又花了近1個小時的時間。直到站上山頂,感觸萬分、五味雜陳。


北大武山頂景緻


看這照片就知道我累壞了


北大武山山頂空拍照



我這篇文章,對真的要爬山的人可能根本幫不上忙,專業登山人士可能會笑我,怎麼從檜谷山莊走到山頂來回要花超過12個小時,而跟我一樣的菜鳥,可能更需要的是專業領隊及隊友幫忙。或許這樣的爬山,某個角度好像是有自虐傾向的人在幹的事,有舒服的床不睡,有安全的環境不待。但只有接近山,才更能見識到自己的渺小,當賺大錢口號響徹台灣時,山,足以讓我知道自己是誰。順利登頂,感謝山林涼隊友的協助,還有北大武山對我的愛護。


山林涼登山隊,這次全體隊員都登上北大武山頂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