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如此美麗應該驕傲」。我將永遠難忘,在背著重裝,走了8個多小時,用盡意志、耗盡體力,穿越斷崖崩壁區後,在踏上奇萊稜線時眼前呈現的這一幕。或許登山對每個人的意義都不相同,對我,站上山頂,不是想證明什麼,就只是想一窺這最美麗的家園。
一、奇萊山係簡介
台灣大山中,有「五岳三尖一奇」9座最具代表性的高峰,其中一奇指的就是奇萊山。「奇萊」,很美的名字,又衍生多個外號:金色奇萊、黑色奇萊、神秘奇萊等。這些名字背後交織的是多樣奇萊,險峻的山勢、多變的氣候、壯闊的景致、壁立的危崖、美麗的草原、靈異的傳說。美麗、壯麗的奇萊,吸引著愛山者一窺面紗,但與美麗相伴的則是奇萊的另一面,冷酷無
情
。這裡曾經也是台灣山難發生次數最頻繁、意外喪生人數最多的台灣高山。
(一) 奇萊山系及地理位置:
登奇萊有一定難度,但看過奇萊山的人卻不在少數,這與奇萊山所在位置有關。台灣最文明化的高山-「合歡山」,東側旁邊的那座綿延大山,就是奇萊山係。一般所謂奇萊山系,指的就是從屏風山、奇萊北峰、奇萊主峰、卡樓羅斷崖、奇萊南峰這連綿的山峰。最後再與能高山系相接。在岳界,奇萊山系與能高安東軍合稱為中央山脈北三段。
 |
合歡山上拍攝(石門山頂),對面山頭即是屏風山,屬於奇萊山系 |
奇萊山就在合歡山旁邊,奇萊山登山口,就在台灣最高旅館-「合歡山松雪樓」下方不遠處。松雪樓附近則是合歡山上高人氣的地方,附近有合歡東峰、合歡尖山、石門山等幾座親民的登山步道,讓一般民也可以輕易的接近台灣大山,以台灣大山的登山口位置而言,奇萊登山口附近算是挺熱鬧的。
 |
奇萊登山口,就在滑雪山莊旁邊,山林涼登山隊8人合照。 |
(二) 奇萊山主要登山路線
依據台灣百岳分級表,一般季節路線難度由簡單至困難分4級,A、B、C、C+
1、奇萊主、北峰路線(奇萊登山口往返,難度B):
這應該是登奇萊山最標準路線。一般可是3天2夜,或2天1夜行程,當然也看過超級強者輕裝一日單攻文章。最主要的景致就是奇萊稜線草原,還有奇萊主峰、北峰兩座台灣百岳。從奇萊登山口出發,先一路下坡,經過小奇萊、到最低點黑水塘、再到成功山屋、成功山屋後就是一路漫無天日的往上,直到稜線,然後到主峰、北峰,再沿原路下山。住宿上則不外乎就是在成功山屋、或稜線上的奇萊山屋過夜。
 |
台灣如此美麗應該驕傲,奇萊北峰望向奇萊主峰 |
2、奇萊東陵路線(奇萊登山口-太魯閣岳王亭,難度C+)
奇萊東稜被稱為台灣岳界四大障礙之一,屬於高難度路線。由奇萊登山口進入,太魯閣岳王亭出,一般是6-7天行程。奇萊東稜指由奇萊北峰向東之稜脈。除奇萊北峰外沿途有磐石山、太魯閣大山、立霧主山、帕托魯山等4座百岳。從奇萊登山口到奇萊北峰,就跟一般奇萊主北的路線一樣外,接著必須以重裝翻越奇萊北峰。
 |
奇萊東稜,高手的挑戰路線,從合歡山走到山下太魯閣,台灣岳界四大障礙之一,太魯閣國家公園處:奇萊東稜圖
|
|
3、奇萊南華路線(屯原登山口往返,難度A)
奇萊南華,是很多人第一次的登山路線(包括我),適合初登山者。登山口不在奇萊登山口,而是從屯原登山口沿著能高越嶺古道,走14公里上到天池山莊,雖然路程很長,但基本上是一路緩升,僅需要雙腳,不需再用到雙手。第二天再從天池山莊出發拜訪奇萊南峰、南華山這兩座百岳。而這兩座台灣大山在百岳中也是平易近人(參閱作者遊記:菜鳥首次登山(一):奇萊南華之能高越嶺古道)。
 |
能高越嶺古道,奇萊南華很適合初次登山者路線。 |
4、卡羅樓斷崖路線(奇萊登山口-能高越嶺古道屯原登山口)
這是一條難度高,也是危險的路線。大致上就是由前面介紹的奇萊主北+奇萊南華這兩個路線組成,然後由奇萊主峰、南峰間的卡羅樓斷崖連接兩路線。奇萊主峰與奇萊南峰間這一段由瘦稜線、崩壁、碎石組成,約略5公里長的斷崖,就是卡羅樓斷崖。雖然說卡羅樓斷崖約略就5公里長,但穿越大概就是一整天都在高危險強度的路線上行走。
 |
前方灰色稜線即是卡羅樓斷崖。 |
(三) 神秘詭異的黑色奇萊傳說
1、清大登山社山難:
1971年7月清華、台大7名學生組成的登山隊攀登奇萊山,遇颱風從陵線撤退,急撤過程中成員一一倒下,只有台大學生施能健走出到松雪樓求救,最後再救回另一位清大女同學,其餘5條年輕生命就此殞落,有人甚至是在距離松雪樓不到50公尺的前方倒下,明明都已走那麼遠撐到松雪樓前,生死間的50公尺多麼令人唏噓。
2、邱高事件:
1972年8月的邱高事件,大概是最離奇的台灣山難,東海大學畢業的邱高,與另2位輔大同學,共3人結伴攀登奇萊山失蹤,隨後相關單位動員上千人次大規模搜山2個月,除發現了沿路散落的登山裝備、衣服食物、筆記本、急奔的腳印,還有三雙插在地上指向天空的筷子,從此三人從人間蒸發,迄今生死成迷。
3、陸軍官校山難:
1976年8月陸軍官校8名同學組隊攀登奇萊山,也是遇颱風撤退,只有賀修灣一個人順利抵達松雪樓求救,另一人姜開成則在山難發生5天後,竟沒被搜救隊發現下,卻自己奇蹟般走出奇萊,到松雪樓下方,敲擊便當盒聲響被發現救回。其餘六人不幸罹難。
這些年,已經較少聽到奇萊山的死亡山難消息。隨著登山活動普及,奇萊山的高名氣也成為熱門登山路線,基本上路徑清楚,往來登山客也多,甚至手機收訊也比一般大山好,在主路線上若有意外,向外求援也相對容易,而且不論稜線上、或黑水塘山屋附近,天氣許可直升機也可接近救援。不過,奇萊畢竟是座超過3000公尺的大山,山勢險峻、所在位置氣候多變,失足墜崖、高山症、失溫、迷路、甚至自身疾病發作,仍會存有潛在的風險,畢竟登山活動有許多不可操之在己的因素。其實不管是黑色奇萊,還是其他任何一座山;也不論是登山高手或菜鳥,更無關詭異離奇傳說,人在山的面前都顯渺小,除了自我準備、小心外,我個人相信對「山」心存「敬畏」是必要的。
二、行程規劃及行前準備
(一) 奇萊主北行程規劃:
這次奇萊山行程,原本暑假的時候就要成行,原訂8/23-8/25的行程遇颱風順延,延到9/30-10/2又再度遭遇颱風,最後延到11/16-11/18,才終於順利成行。登山行程是安排3天2夜,但起登的前一天晚上,我們則已入住合歡山的滑雪山莊,也算是進行高度適應。
- 第一天:奇萊登山口重裝直接到稜線上的奇萊山屋,宿奇萊山屋。
- 第二天:先上奇萊主峰、北峰,再下到成功山屋,宿成功山屋。
- 第三天:從成功山屋返奇萊登山口。
 |
8人隊伍,含包車、滑雪山莊住一晚、慶功宴、公糧,費用每人約3000元。 |
(二) 行程前一晚:滑雪山莊
奇萊山,是超過3000公尺的大山,攀登這種高度的大山,高山症始終是一種可能發生的危險因子。如果能提前適應高度,則是避免高山症可能發作的一種方法。其次,我們第一天的行程,是從奇萊登山口直接重裝上奇萊稜線,大約需7-8小時的時間,在合歡山上住一晚,除了適應高度,也可以養足精神、體力充沛的進入山裡面。松雪樓下方的滑雪山莊是經濟實惠的選擇,房
間是通鋪形式,依人頭計價,一人僅需
1200元,還包含早、晚餐,奇萊登山口就在滑雪山莊旁邊。
三、奇萊主北路線實記:
奇萊登山口海拔約略3150公尺左右,而奇萊主峰海拔3560公尺、奇萊北峰海拔則為3607公尺。奇萊稜線則海拔約略在3300-3400公尺間,而從奇萊登山口走到稜線上的奇萊山屋距離約略6.6公里。乍看下海拔落差不大,距離也不是說很遠,但奇萊主、北路線有一個比較不討喜的地方,就是路線呈V形狀,奇萊登山口是在合歡山上,所以必須先從合歡山下到兩座山間的鞍部,最低點是黑水塘山屋約2710公尺,然後再上奇萊山。這看似不長的V型路線,好像是包著糖果的毒衣,一開始猶如郊山輕鬆寫意的慢步,忽然間變成暗無天日的攀爬。而最後在回程時,明明已經體力耗盡,卻還是要一路不斷的上坡。
(一) 庶民可近:小奇萊
小奇萊(海拔3150公尺,距離奇萊登山口約1.4公里),與奇萊登山口海拔約略相當。從奇萊登山口到小奇萊就是上上下下,翻越一些小山頭,穿過幾片冷杉林,雖然部分地方有簡單的小拉繩,但基本上難度都不高,也不會有什麼危險性,單程就大約40-60分鐘。
 |
小奇萊,很合適闔家前來,從奇萊登山口走約40分鐘可到 |
小奇萊一帶有良好的視野與大草原,波浪般的大草原讓人心情平靜舒坦,奇萊連逢無遮擋的呈現在眼前,回頭則可見合歡山,天氣好甚至可眺望遠方的玉山。雖然奇萊登山口到小奇萊這一段路,屬於奇萊登山步道的一部分,但奇萊登山口到小奇萊就如同台灣郊山難度,平易近人,很適合闔家前往。我們起程的這一天,許多背著小包包,輕裝前往小奇萊的人潮,遠比我們這些重裝經過的人還多。如果你現在暫時沒有進入大山的準備,小奇萊則可以讓你很接近奇萊山這座台灣傳奇大山。而對要去主峰、北峰的人而言,小奇萊就還只算是路程的開始而已。
 |
小奇萊,天氣好可見玉山,手指方向即是玉山 |
(二) 奇萊主北路線最低點:黑水塘山屋
- 小奇萊-黑水塘山屋(距離2.4公里,海拔落差400公尺)
黑水塘山屋(海拔2710公尺,距離登山口約3.8公里),登奇萊山的最低點。從海拔3150公尺的小奇萊走過來,約2.4公里,一路下降約400公尺,這段路走起來不困難,就幾乎一路往下切。在天氣晴朗、氣溫舒適的時候,行程舒服又愜意。但這僅是去程,回程可就是顛倒過來的一路向上,回程走到這,體力應該也消耗差不多,如果運氣差遇到壞天氣,若再被高山症纏上,應該也是會走到懷疑人生。
 |
黑水塘山屋,位於奇萊山、合歡山間的鞍部,是奇萊主北路線上的最低點。
|
黑水塘山屋,一座已廢棄的山屋,附近無水源。從松雪樓走到黑水塘山屋也就約2小時,就算慢慢走、照照相應該3小時也可以抵達。因此一般行程並不會安排在此過夜。而且再走約一個小時,就會抵達有水源且設備良好的成功山屋。所以現在黑水塘山屋就呈現了廢棄狀態,而成為登山者路過的一個指標地點。
(三) 奇萊主北上最豪華住宿:成功山屋
- 黑水塘山屋-成功山屋(距離1.2公里,海拔落差150公尺)
1、奇萊主北路線上最重要的水源補給處
成功山屋(海拔2879公尺,距離登山口約5公里),是奇萊主北路線上最重要的山屋,可提供34個床位,山屋往上約50公尺不遠的溪谷就是水源處。這水源處的水很小,有兩個取水處,就溪谷旁有人引了一條小水管,水慢慢從水管滴出來。不要看這水流量小,這處水源就是奇萊主、北路線上最重要的水源補給(另一處則在稜線的山屋那邊,必須再下切山谷,來回40-50分鐘路程取水),所以如果紮營在稜線上或住奇萊山屋的人,可能就會有選擇上的猶豫,要從成功山屋這邊背水上去,還是到稜線後再下切取水。
 |
成功山屋旁的乾枯小溪,這裡是濁水溪的最上游,也是登奇萊山最重要的水源處,水源就在溪旁邊。
|
2、成功山屋vs奇萊稜線過夜(奇萊山屋或稜線紮營)
成功山屋,除了有水源、床位多、設備好外,從成功山屋後一直到稜線,是奇萊主北路線中最困難的一段。如果宿成功山屋,則可輕裝上稜線。因此,許多登山隊的奇萊主北行程,就是兩個晚上宿成功山屋。不過住成功山屋也不是沒缺點,雖然不用重裝上稜線,但當日奇萊主北峰來回,意味天沒亮就要摸黑上山,也趕不及在稜線上欣賞日出。稜線上的無敵景緻也非在溪谷中的成功山屋可比擬,重裝上稜線的辛苦會有代價。這選擇就看每支隊伍的決定。
 |
成功山屋,奇萊山中最好的山屋,我們是從奇萊主北下山時在此住一晚。 |
3、山難與山屋:成功堡、成功山屋
今日的成功山屋是成功三號堡舊址重建,而關於成功山屋、成功堡的興建,比較可以確信的資訊,就源於兩次的山難。其中關於成功堡流傳的詭異故事,更與奇萊山難,共譜出奇萊詭異、神秘的一面。
 |
成功2號堡,就在成功山屋後方一點點位置 |
關於成功堡的耳語故事非常多,甚至可能是台灣山屋中網路文章數最多的,但我在搜尋相關寫作資料時,卻發現可確認的文獻非常少。成功堡,就是當年清大登山社山難後,為紀念罹難學生,避免再有憾事,清華大學校方募資興建,後來因經費問題,原本應有5座成功堡,僅完成3座,分別是成功一號、二號、三號堡。早期成功堡內還懸掛清華5位罹難學生的黑白照片,爾後許多成功堡靈異故事就從這些照片開始,雖然後來照片被拿下來,但關於這樣傳說則被流傳,此外,成功堡也為山難者遺體暫放的地方,讓網路上關於成功堡的描述,總是披上一層神秘、詭異氛圍。目前三號堡已拆除,比較靠山上的一號堡,雖然還存在,但已廢棄,不再供人使用。而在成功山屋附近的成功二號堡則整理的挺不錯,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仍提供床位供登山客使用,不過好像比較少人去抽就是了。
 |
成功山屋內有廚房 |
成功山屋,則是進到21世紀後,以喜劇收場的另一場山難有關。2000年8月,當年林口長庚醫院醫師陳怡傑攀登奇萊東陵,遇上颱風,在過奇萊北峰後與隊友失聯,整個搜救行動包括五架次海鷗直昇機及搜救人員共計八十人次,都沒找到他,他卻在失蹤10天後,自己走下山到當時的天祥晶華酒店,告訴櫃台人員:「我是陳怡傑!」為了感謝社會的救援,陳怡傑父親後來捐贈500萬給太管處,蓋了一間山屋在2002年落成,就是目前的成功山屋。
不論是成功堡或是成功山屋,都代表著血淚與生命教訓,但給後來登山者的卻是汲取安全的養份。就像我們這次行程也經歷了2次颱風的延期,拜科技之賜能更早準確預知,但誰也說不準長天數的縱走,或在台灣旁邊忽然形成的颱風,當你在幾乎與世隔絕的山中,忽然必須與惡劣天氣打照面,教訓告訴我們原地找合適地方躲避,避免失溫,比冒險走出求救的生存機會更大。近年已未曾再聽過整隻登山隊集體罹難的新聞,若從這層意義來看,成功堡、成功山屋帶給我們的是積極而又正面的影響。
(四) 是地獄!?還是天堂路!?:成功山屋上稜線之路
- 成功山屋~主北峰叉路~稜線奇萊山屋(距離1.6公里,海拔落差約520公尺)
 |
從成功山屋開始向上,才是奇萊主北路線真正的挑戰 |
從松雪樓走到稜線上的奇萊山屋,全長約6.6公里,而從松雪樓走到成功山屋則已經過了5公里,如果單就距離來講,從登山口走到成功山屋已經完成4/3的路程。但偏偏登山就不是只看路程這麼一回事,而且名為爬山,但其實從登山口走到成功山屋卻是越走越低。因此從成功山屋後的這1.6公里,必須從海拔2879公尺,爬升到約3400公尺的陵線上,所花的時間將會占掉這一天的一半,體力大概也8成花在這段路,就我這種不是很厲害的人而言,爬升率是比公里數更可怕的東西。
 |
在主、北峰叉路前,大致是走在樹林裡,也是不斷的拉繩、攀岩、越過障礙
|
 |
揹著重裝走上稜線,尤其成功山屋後,幾乎都是陡上,我這種比較弱的就只能收起相機專心往上爬,相片就由強者,邊爬還能分心照相的人來照,隊友攝影。 |
從成功山屋上到稜線,就是不斷的爬,大概就是四肢都要用上的爬,鋁梯、拉繩、碎石坡、攀岩,能想到的大概都遇上了,到現在還是會想這個問題,我到底是怎爬上去及下來。當然我不想誇大危險性,畢竟在台灣山林中有更多比這更危險的路段,但相信不論老鳥或新手走這一段路,都應要全神貫注,雖然採點都還算清楚,但過程只要有重心不穩、腳滑、甚至是背包被卡住或絆到,就可能發生必須搭直升機下山的狀況。尤其是背著約20公斤的重裝,上坡真的是走到厭世,但更慘的會是在下山,當人懸在斷崖崩壁上時,心裡盡是ooxx,怎麼那麼天才,有辦法把自己搞到掛在岩壁上。
 |
奇萊主北峰叉路口-稜線間的景緻 |
這一段從成功山屋上稜線的路,大致又以「主北峰叉路口」為界(約在成功山屋與稜線剛好一半路程的位置),從成功山屋到主北峰叉路口約0.8公里,這前半段路是走在林間,但也沒在好走。而在「主北峰叉路口」後到稜線,有兩條路,左邊向上,是往奇萊北峰方向上稜線,右邊向上,則是往奇萊山屋、奇萊主峰的方向上稜線。從主北峰叉路口到稜線的這兩條路,這次行程,剛好來回各走一條,不論往北峰那條或主峰這條,都是這趟行程中最硬的一段,過主北峰叉路口後,就幾乎都是走在崩壁斷崖或碎石坡上,必須更小心。
 |
往北峰上稜線的路,大約就60-70度碎石上坡路,一路拉繩 |
 |
幾乎一路辛苦向上 |
在這邊我要特別說一下,這一天我們的目的地是奇萊山屋,所以理論上要走右邊的路向上,一來不用走那麼遠,二來也不用爬高後再往下走。但資訊讓人很混亂,因為很多網路文章說左邊這條路比較難走,但由於這一天是個假日,很多人在這下午時間下山,除了一個商業團領隊要我們走右邊上稜線,其他人幾乎都建議我們往左上到稜線,雖然要爬更高、走更遠,但對我們重裝來講會比較輕鬆、也沒那麼危險,最後我們領隊決定走左路向上。而這樣的決定,事後看起來是對的,往左的路雖然也陡,但比較多是70度碎石坡拉繩向上,而右邊上奇萊山屋的路,也不知道是否有部分路段在雨季時被沖毀,更多段幾乎是80-90度直上、直下的路。
 |
下山其實比上山更累人,當被懸在峭壁上時,也只能靠自己走下來 |
 |
重裝,對我這種登山資淺的人,除了感覺比較重外,在一些比較驚險路段,我都會怕背包去卡到岩壁 |
|
(五)奇萊山三大絕景:奇萊稜線、奇萊主峰、奇萊北峰
1、金色奇萊:奇萊稜線草原
奇萊是一個山系,由屏風山、奇萊北鋒、奇萊主峰、卡羅樓斷崖、奇萊南峰所串連形成的山系,而稜線指的就是串起這些山峰的線條。一般而言稜線上都有極佳的視野與展望。而奇萊稜線,指的就是奇萊北峰到奇萊主峰這兩座山峰間的最高處稜線,稜線高度約略在海拔3300~3400公尺間。奇萊有一個很神奇之處,就是稜線前1公里的路程,幾乎都在斷崖崩壁區,也是上稜線的過程中最艱辛一段。但走上稜線,印入眼簾的將會是讓人永遠難忘的一幕,這時候奇萊稜線草原,就會像嗎啡,讓原本虛脫的個人瞬間回復力量,不論是手機、相機,只會想盡可能的將這感動的一瞬間抓住。而這一晚,我們是住在稜線上奇萊山屋,也讓我瞬間覺得重裝上到稜線,所有辛苦都是值得。
 |
日落黃昏時的奇萊稜線草原 |
 |
走8小時後上稜線,印入眼簾的台灣,遠方最高山即是奇萊主峰
|
|
(1)金色奇萊:奇萊稜線草原
奇萊稜線的組成是一片草原,而當日出、日落時分,陽光灑落,整座山頭呈現驚人的金黃色,就是金色奇萊名稱的由來。不過奇萊山的險與美,往往是互相連結的。尤其在往主峰路上,稜線的一側是美麗平緩的大草原,可是稜線的另一側卻是幾乎直下山谷的斷崖,而這可怕的斷崖面,就大致是位於奇萊稜線的西側,從合歡山望向奇萊山看到的就是這呈現深色的岩壁。
2、金色奇萊之路:奇萊主峰
奇萊主峰,海拔3560公尺,台灣百岳第20名。這第二天我們的行程,就是從奇萊山屋,輕裝先上奇萊主峰、再去奇萊北峰這兩座百岳,然後再下到目的地成功山屋。這第二天行程明顯比第一天重裝上稜線輕鬆許多。
 |
沿稜線前往奇萊主峰 |
 |
日出時分,人剛好在奇萊主峰旁邊,很難言喻的一件事 |
 |
在山上取景都美 |
(1) 奇萊山莊-奇萊主峰:3.3公里稜線之路
約略清晨快5點從奇萊山屋出發,距離奇萊主峰則約3.3公里,來回大約就3-4小時,但如果是清晨出發,則時間可能會更久,因為將會在這稜線上遇到最美麗的日出時刻。儘管從奇萊山屋到奇萊主峰路程比較遙遠,但多數時候就是走在起伏有限的稜線上。
 |
前往奇萊主峰,是沿著稜線走3公里,這3公里的稜線之路,與奇萊主、北峰,並列最美的奇萊景致
|
 |
奇萊主峰,日出前後30分鐘的光,是最美麗的光線 |
 |
奇萊主峰,從奇萊山屋出發,來回一般約需3小時,但如果遇到日出、照相,時間將遠遠超過
|
|
 |
奇萊主峰路上的一個小平台 |
(2) 日出之稜線金色奇萊
當我們摸黑不斷向前走,在穿越一片冷杉林後,遠方天空已出現微微亮光,這日出前的30分鐘,整隻8人登山隊伍,無須溝通,大家似乎就同時被這秋天時分高山上的冷冽寒氣凍結。奇幻的光線變化,就如此的灑上主峰及其延伸的稜線上,隨著天色漸亮,金色奇萊再度出現在我們的眼前。沒有一絲的聲音及干擾,靜靜的欣賞這寧靜而又美麗的奇萊。辛苦的代價,在這時候就會清晰而又有意義。
 |
奇萊日出,當陽光開始撒上主峰山頭 |
 |
奇萊稜線上草原,大約在日出前後一個小時,會呈現金黃色 |
 |
從奇萊稜線望向花蓮,前方是立霧溪及太平洋 |
(3) 如外星球般的奇岩稜線路段
沿著稜線接近主峰,山勢逐漸尖銳,地形也漸趨危險,稜線東側,是平緩美麗的草原,稜線的西側。卻是崩壁直下萬丈深淵。最後在接近主峰山頭的一公里路,稜線草原會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黑色碎石岩路段,看起來很具威懾感,感覺像外星球,但路段雖已有裸露感,而足以讓有懼高症的人害怕,但除非自己刻意冒險,其實路徑還蠻大的,碎石岩路段一直延伸到奇萊主峰、奇萊南峰叉路口。這個往南峰叉路,就是要經卡樓羅斷崖前往奇萊南峰,標示已清楚載明「卡羅樓至奇萊南峰為探險型登山步道沿途險峻請注意安全」。而另一邊就是要開始用四肢,攀登前往奇萊主峰山頂。
 |
奇萊主峰前約1公里的路,呈現外星球般的岩石路 |
 |
看似驚險的照片,其實路徑還蠻大與清楚的 |
 |
奇萊稜線,一側平緩草原,另一側則是可怕的峭壁,直下山谷 |
(4)登頂的最後一段路:奇萊主峰
奇萊主峰、南峰叉路口,就位於奇萊主峰山頭下方。爬上這主峰的路程就約300公尺,大約需要花費30分鐘。這段路登山杖基本上也用不到,就是必須攀岩、拉繩的爬上山頂。看似危險,但基本上踩點清楚,也沒有會騙人的假山頭,頂多就是累人而已。主峰上當然視野清晰,又遇上能見度超好的天氣,前方一路延伸的稜線是卡羅樓斷崖,東側則毫無阻擋,直接從立霧溪看到太平洋。能站在山頂是開心的,雖然我知道我不是蒐集百岳的勇咖,但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為自己記憶中多裝進一幅美麗家園的影像,在內心為自己放煙火。
 |
從主峰、南峰叉路口往上登山頭,可以把登山杖先放到路邊,就是拉繩攀爬的向上
|
 |
從這叉路開始,一邊就是爬上主峰山頭,另一邊是要經卡羅樓斷崖去南峰。
|
 |
從奇萊主峰、南峰叉路口開始,就是300公尺,約需30分鐘的攀岩爬坡 |
 |
奇萊主峰山頂,8位隊員合照 |
 |
奇萊主峰山頂向東看花蓮,立霧溪、太平洋 |
3、懼高者的夢靨:奇萊北峰
奇萊北峰,海拔3607公尺,比主峰還高了約50公尺,台灣百岳排名第15,也是台灣百岳中的「十峻」之一。奇萊北峰的北、西、南三面均為斷崖,向東則是一連串延伸之稜脈。一般來講,上奇萊北峰難度會稍微較主峰高一些,儘管從奇萊山屋前往北峰,路程較前往主峰短了一半,約1.5公里,來回也不用像主峰花那麼多時間,但北峰困難的就是最後一段上北峰的路程。而且北峰這裡的裸露感據說比主峰更大,對懼高症的人是很大的挑戰。
 |
上奇萊北峰之路,奇萊北峰我並沒有走,照片為山林涼登山隊友提供 |
 |
上奇萊北峰山頂最後一段路,對有懼高症的人來講,會比較辛苦,照片隊友提供 |
 |
美麗的奇萊稜線,照片隊友提供 |
不過這一次我並沒有上北峰,當我們從主峰回來後,因為時間比預計的晚抵達,而這一天我們又必須重裝下成功山屋,所以隊員拆成了2個部分,3個勇腳組繼續挑戰北峰,其他則是先下成功山屋。而我則是懶惰蟲發作,選擇了下成功山屋。所以有關北峰的影片跟照片,就是引用自我們隊友。包括我在內與另一名隊友,我們兩個人有稍微的懼高症,領隊同學事後對我說,以他對我懼高狀況了解,走上北峰對可能會比較辛苦一點。其實我真的只是偷懶才選擇沒去,懼高症通常是被掛在那邊的時候才會後悔。
 |
本隊最強的三位勇咖,順利上到奇萊北峰 |
 |
隊友轉述,奇萊北峰最美的畫面,就是能沿著稜線一路望向奇萊主峰
|
|
四、給初階登山者心得分享:
這是我第三次登山,之前僅有過奇萊南華、北大武山兩次經驗,而奇萊南華、北大武山在台灣百岳分級表中,都屬於入門A級路線,這次選擇難度B級的奇萊主、北峰路線,也算是循序的強化難度。但畢竟還是一個初階登山者,就登山這件事而言,我文章或經驗並不適宜為登山參考,但幾次登山過程中的心境歷程,則或許可供準備接近山的朋友,或同我一樣初階的登山愛好者彼此交流。
(一) 路程、時間或網路前輩經驗請參考就好
關於登山,我們常會看到一般3天2夜、或2天1夜的路線行程,很多人就是可以一天輕裝單攻完成。這證明了一件事,就是體能、技巧與經驗差異,會很大的影響到登山這件事。許多高手所謂的糜爛行程,對新手來講都可能會走到厭世。很多人的登山文章都會附註每一段路的起迄時間做為參考,實際上每個人走的時間都會有所落差。前輩的經驗文章都一定會有幫助及參考價值,尤其是困難、危險路段的提醒,但如果覺得怎麼差人家那麼多,也別太在意而變成壓力,只要體力能負擔,一步一步、走好走穩,持續向前走,總是會到目的地。我這次走奇萊就是用這心態,反而感覺上比北大武山那次體力負擔輕鬆。爬山是求安全、順利走到目的地,最起碼對新手或初階者而言,登山並沒有在比賽時間。
(二) 登山體力能加強就加強
登大山是否是體力超群人才能做的事,其實這個問題我也沒答案?但體能好對登山總是一種優勢,畢竟爬山仍是需要一定體力,像我喜歡攝影,幾次都知道美景就在山屋外不遠處,但休息後就沒力氣再走出去了,這時候就會很希望自己能多出那麼一點點體力。但如果說登山要體力超群,這似乎也不完全符合觀察,如果這是一項單純比體力運動,那就邏輯上應該會是年輕人的天下,然而事實上在山上,許多強者,都是叔叔、阿姨級的登山客,甚至還有遇過阿公、阿嬤級的強者。
平常沒運動習慣的我,這次僅在行前2-3個禮拜,每天走3次11層的樓梯當鍛鍊。關於登山體能,好像也沒有什麼特別指標可來評估是否合適這項運動,如果只是一般城市中等民眾體能,或許可以像我一樣,從奇萊南華等這種較簡單等級路線開始,慢慢提升難度。我想登山體能是有絕對必要,卻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高強度要求,而足以成為不能接近山的藉口。
(三) 關於脫離文明這件事
山之所以迷人,就是呈現原始自然的一面。登山基本上就是一種去文明活動,山上不會有文明理所當然有的自來水與電。文明帶給我們的便利、舒適、安全,在你走進山的同時也將暫時遠離,若有個能遮風避雨的簡陋小山屋就要感謝上天與政府了。身上揹負的是生存所需的必要裝備。愛馬仕、卡地亞、勞力士在山裡面一文不值,多餘的文明都意味著重量與負擔,
很多人想到「去文明」的環境,光不能洗澡一項,就對登山活動打退堂鼓。我承認山上環境,是比較辛苦,我曾經也是如此猶豫。但實際經驗中,當體力耗盡時,人會轉換成生存模式,不能用一般在山下的舒適與文明標準衡量,像我幾次登山都躺下後很快就進入夢鄉中。
(四) 安全至上
有個常爬山的家人說,奇萊主北路線,往北峰山頂的最後的那段路,雖然看起來最危險,但反而較少聽說在往北峰山頂這邊出狀況。反而比較多受傷的人,是從成功山屋上陵線的過程。但他認為登山當然有風險,但沒有想像的那麼大,就是要小心,不論是身體或是天氣,有狀況就別硬拚,頂多就是累一點、比別人慢一點,走上去應該沒有大問題。我想登山安全很難依靠別人,絕大部分必須靠自己的小心。這一次我們隊友,就在一處鋁梯處重心不穩,鋁梯翻掉,人大字型摔到地面,還好不高、有驚無險,只需拍拍身上灰塵。
1 留言
寫的很好,可是這圖床會毀了你的照片....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