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錐麓步道+半屏溪(大、小鬼瀑布),新北瑞芳近郊一條進階步道。小錐麓步道因景觀與花蓮的錐麓古道相似,故得名。而小錐麓步道下方的「半屏溪」有多處瀑布(大鬼瀑布、小鬼瀑布、老鬼瀑布、半屏大瀑布),山友走瑞芳「小錐麓步道」,多數會與下方瀑布群結合。儘管,瑞芳「小錐麓步道」距離、總爬升都不算多,但原始、複雜地形,且人煙稀少,步道具有一定程度風險。不過就如同鄰近的郊山之王「劍龍稜」,瑞芳「小錐麓步道」景觀也是超級無敵。
一、瑞芳「小錐麓步道」+半屏溪(大、小鬼瀑布)簡介
由「半屏山」向東北側延伸出的這條稜線,就是東北角「黃金十稜」中的「黃金五稜」與「黃金六稜」,而這稜線另一個更有名的稱號,就是郊山之王「劍龍稜」。「小錐麓步道」則是位於這條稜線東側半山腰(靠半屏溪側),為當年台金公司鋪設水管至小鬼瀑布取水的水管道。基本上,「小錐麓步道」與「劍龍稜」大致就是同一山稜,稜線上與山腰的兩條步道。
 |
小錐麓步道,就是黃金六稜(鋸齒稜)山腰間的一條路線 |
半屏溪,則是一條源自草山、半屏山間,沿著半屏山稜線下方,向北流出太平洋的小溪流。半屏溪從源頭到出海口,距離很短,除了出海口附近,因當年台金公司煉礦而有所污染外,整條溪的中、上游非常清澈。並由於半屏溪夾在兩條稜線中,所以形成很壯麗的視野景觀,並產生多個瀑布,由下而上分別是:大鬼瀑布、小鬼瀑布、老鬼瀑布、半屏大瀑布。而「小錐麓步道」大致就位於「大鬼瀑布」與「小鬼瀑布」間的上方山腰,因此探訪「小錐麓步道」,很多山友就會與這兩個瀑布相互搭配成為登山玩水行程。
 |
半屏溪,源頭於草山一帶,沿著黃金七稜、黃金六稜所形成的峽谷往下流,距離不長,中、上游峽谷地帶,溪水清澈、景觀壯麗。 |
二、瑞芳「小錐麓步道」+半屏溪(大、小鬼瀑布)路線規劃
小錐麓步道+半屏溪(大、小鬼瀑布),走法非常多元,可以沿水路(溯溪),也可以山路(劍龍稜路線)前往,或者兩者相互搭配。而如果是山路的行程,基本上從登山口至過半屏溪,一直到劍龍稜的尾稜一帶,路線與劍龍稜大致重疊。不論是前往「劍龍稜」或「小錐麓步道」,其實比較需注意且多元路線集中在越「半屏溪」與上稜線處,這裡有好幾條路徑可上至稜線或小錐麓步道。基本上,「劍龍稜」的選擇比較單純,不外乎就是「新路」或「舊路」(攀大岩壁)。但「小錐麓步道」+「大鬼瀑布」或「小鬼瀑布」,選擇就五花八門:「劍龍稜」新路接「香巴拉隧道」線、大斜岩壁線、大鬼瀑布山腰線、溯溪路線、溪邊路線、溪階路線。就連我在找gpx路線,似乎每個人走法也都不太相同。
 |
劍龍稜路線越半屏溪處地圖,過溪處有多條路徑,前往劍龍稜問題不大,不外乎新路線或舊路線。但若要前往「大鬼瀑布」、「小鬼瀑布」再加上「小錐麓步道」,可能就要仔細參考地圖路線。本圖摘自:山林日誌(離線地圖)。 |
基本上,「小錐麓步道」位於山腰,而「大、小鬼瀑布」則是在底下的「半屏溪」,大約有70~80公尺的海拔落差。「大鬼瀑布」位處半屏溪下游,較容易抵達;「小鬼瀑布」則在更深處,除非有專業溯溪裝備,否則勢必需上繞至「小錐麓步道」前往。若欲同時造訪兩座瀑布,則需下切兩次。儘管「小錐麓步道」與瀑布間,海拔落差看似不大,但路徑原始不清晰,甚是有很多岩壁拉繩的技術地形,而「小錐麓步道」本身其實也不是那麼好走。因此比較建議方式,為「大、小鬼瀑布」擇一與「小錐麓步道」結合為行程,這樣才能享受攀爬樂趣,又能盡情於瀑布玩水。
 |
這一天行進的距離、爬升、與時間(含休息玩水) |
 |
這一天我們所走的軌跡 |
三、瑞芳「小錐麓步道」+半屏溪實走記錄
此次我們選擇陸路前往,從南雅漁港「南新宮」,沿劍龍稜路線,先上「南子吝山」,再沿劍龍稜新路線過半屏溪,然後上至「香巴拉隧道」接「小錐麓步道」,最後再下半屏溪。
(一)翻越南子吝山(黃金七稜)
南子吝山,海拔僅196公尺,位於東北角金瓜石-鼻頭角間的南雅漁港旁,為海景第一排的山頭。南子吝步道自南雅漁港的南新宮起登,全長約1公里,爬升不到200公尺,主要由平緩階梯構成,登頂後可享360度山海美景。南子吝步道就是一個老少咸宜、交通易達,任何觀光客皆可前往的大眾化步道。
 |
從南雅漁港「南新宮」旁的「南子吝步道」起登 |
 |
南子吝步道,全長不到1公里,屬於一般遊客的觀光路線,可輕鬆至山頂。 |
如果我們仔細看地圖,可以發現從南新宮、南子吝山到半屏溪這段路程,就是翻所謂的「黃金七稜」。而在「南子吝步道」中,我們有兩條路線可以選擇,一條是在步道中途叉路,腰繞後翻越稜線;另一條則是走至「南子吝山」山頂,沿稜線的途中下切半屏溪。或許腰繞路線比較輕鬆,但由於「南子吝山」為低矮且平易近人,其實兩條路線差距很有限。而南子吝山的視野展望非常棒,若是第一次前來,其實沒差一點點路,應該上來看看。
 |
南子吝山頂,後面就是劍龍稜 |
 |
南子吝山頂擁有360度的視野,很值得走上來看看。 |
(二)穿越半屏溪峽谷
半屏溪,其實就夾在黃金七稜與劍龍稜(黃金五、六稜)兩條稜線間的小溪。若從「南新宮」出發,在翻越黃金七稜後,必須再下切越過半屏溪,才能攀上劍龍稜。基本上,前往「小錐麓步道」這段路程仍舊是與劍龍路線重疊。而我們這一天選擇了劍龍稜新路,相較舊路徑,不論從「黃金七稜」這一側的下切、過半屏溪、乃至於上劍龍稜,新路徑都稍微往北側挪了一點點。
 |
從南子吝山頂沿著黃金七稜稜線走,過南子吝山頂路徑就較為原始與危險 |
 |
從南子吝這邊的黃金七稜稜線快速下切半屏溪 |
 |
南子吝這一側下切溪谷,目前劍龍稜的新路線較舊路線稍微往北挪了一點(靠南子吝山這邊),不過景觀與難度與舊路線差不多。 |
劍龍稜新路,從南子吝山走過來,下切處雖然往前移,但與舊路徑景觀極為相似,就是在森林中快速下切溪谷。雖然坡度算阧,需要稍微拉繩,但距離不長,也沒有太危險性。而現在越溪處就在「攔沙壩」附近,越溪後我們會從攔沙壩附近向上爬升。
 |
攔沙壩一帶的越溪處 |
 |
目前劍龍稜新路會經過攔沙壩旁 |
我想,從半屏溪上劍龍稜,新、舊路的差異就可以非常明顯感受差異。幾年前我從舊路上劍龍稜,過溪後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段近乎垂直的「大岩壁」攀爬;而目前劍龍稜新路則是在安全原始路徑中向上陡升。劍龍稜新路途中(應該距劍龍尾稜不遠),有一間廢棄建築,直走就是上劍龍稜,左轉就會接上所謂的「香巴拉隧道」線。
 |
劍龍稜舊路線,其中越溪後這片大岩壁應該是讓人印象深刻 |
 |
劍龍稜舊路越溪後的大岩壁 |
 |
劍龍稜越溪後的新路線,途經荒廢小屋,雖然說新路不再需要攀岩,但也是不斷地陡升 |
 |
劍龍稜新路上另一個廢棄建築,本圖已經轉上來接「香巴拉隧道」線,我們是從本圖右側走上來,如要要前往劍龍稜可繼續直走,如果要前往「香巴拉隧道」看到建築左轉就是了。 |
(三)「香巴拉隧道」線
「香巴拉隧道」線,連接劍龍稜新路與小錐麓步道的聯絡步道,距離不長,最大特色則是穿越「香巴拉隧道」。從「香巴拉隧道」線開始,步道人煙會更為稀少。如果說南子吝山屬於一般觀光客路線;那「劍龍稜」雖不好走,但也還是熱門登山路線;不過從「香巴拉隧道」到「小錐麓步道」,這一段路程就真的為人煙稀少的冷門步道。
 |
香巴拉隧道一帶,路徑也有很多條 |
 |
從劍龍稜新路轉進香巴拉隧道線,一開始也是一段上坡路程 |
我們從劍龍稜新路的叉路口,左轉向上一小段,即會抵達「香巴拉隧道」。香巴拉隧道,大約70公尺的長度,必須彎腰半蹲通過,大概就是小心別撞到頭而已。走出「香巴拉隧道」,很快我們就能感受到另一種峽谷景觀。基本上,「香巴拉隧道」線我們可視為「小錐麓步道」的一部分,人煙較為稀少。「香巴拉隧道」一帶,有多條路徑相交,可能要仔細看一下離線地圖,挑選好自己所要走的路線。
 |
香巴拉隧道口 |
 |
香巴拉隧道內 |
 |
走出隧道,我就要繼續沿著山腰,往峽谷後方走去 |
(四)小錐麓步道
小錐麓步道,一側岩壁,一側峽谷,一條沿山腰開鑿的步道,步道沒有太大起伏。儘管,地形景觀確實很像「錐麓古道」,且與峽谷的距離落差也不若「錐麓古道」大。但「小錐麓步道」畢竟較為冷門,步道中多屬荒煙蔓草,也沒安全措施。因此,走在「小錐麓步道」峽谷旁,要注意安全,避免不小心跌落懸崖。
 |
小錐麓步道,並沒有太大起伏,平平的更深山走去 |
 |
小錐麓步道,相較劍龍稜步道、或下方半屏溪都寧靜許多 |
 |
小錐麓步道對面的保羅尖山,山頂還插了國旗 |
 |
逐漸接近步道中段,也是要稍微注意的地方
|
 |
小錐麓步道較為原始與人煙稀少,許多路段都被低矮樹草所覆蓋,比芒草更硬、更利,建議最好穿長褲、長袖前來。 |
小錐麓步道,不僅可以俯瞰半屏溪大鬼瀑布、壯闊峽谷地形、還有對面的山脈稜線。對面山頭中,最突出與顯眼的就是「保羅尖山」,山頂有一面國旗。走「小錐麓步道」除了注意步道旁的懸崖外,建議最好穿長袖、長褲。小錐麓步道較少人走,因此經常性穿越樹叢,如果穿管褲走,畫到割傷可能是免不了。
 |
小錐麓步道較為原始,看見遠方的山洞 |
 |
接近水管隧道 |
 |
水管隧道比香巴拉隧道更短,但洞內也更窄,最後出隧道,幾乎必須完全蹲下,或著用爬的走出洞口。 |
 |
小錐麓步道 |
小錐麓步道,除了懸崖峭壁,中段還有一條「水管隧道」。這隧道與之前的「香巴拉隧道」有些相似,雖然距離僅短短10多公尺,但隧道的洞內空間更小,必須要全蹲下去才能穿越山洞。小錐麓步道,原始、壯麗,雖然部分路徑有些刺激,但走來不會太累。小錐麓步道最端,則是「小鬼瀑布」下切處。此時,我們選擇原路折返,打算從小錐麓步道前端下切前往「大鬼瀑布」。
 |
小錐麓步道,因景觀近似花蓮太魯閣「錐麓古道」,因此被稱為小錐麓(註:花蓮太魯閣砂卡噹也還另有一個小錐麓步道,不過去年地震受傷嚴重)。 |
 |
小錐麓步道,雖然不若「錐麓古道」般落差達500公尺,但危險性其實更甚「錐麓古道」。步道中沒有任何安全措施,不像「錐麓古道」靠岩壁一側還裝有鐵鍊。此外,小錐麓步道的步道寬度也不若錐麓古道,步道路徑許多時候還被植物覆蓋。所以走「小錐麓步道」在危險路段,必須十分專心。 |
 |
小錐麓步道欣賞峽谷 |
 |
從小錐麓步道欣賞大鬼瀑布,步道雖然平緩,但要小心安全,摔下去也是GG |
 |
若沒有溯溪裝備,前往小鬼瀑布,就只能透過陸路前往 |
(五)「大斜岩壁線」下切半屏溪
我們沿「小錐麓步道」往回走,在一處叉路處(離線地圖標示為「大斜岩壁線」)拉繩下切。除了「大斜岩壁線」,另外在「香巴拉隧道」口附近還有一條「大鬼瀑布山腰線」路徑,皆可下「大鬼瀑布」。在「大斜岩壁線」下切途中,會與「大鬼瀑布山腰線」交會,理論上此時我們應該轉右轉接「大鬼瀑布山腰線」路徑,但我們卻拉著繩一路直接下切的溪邊。
 |
我們從小錐麓步道下切「大鬼瀑布」,不過由於下切太快,沒注意到路徑與地圖,直接到了溪邊 |
 |
我們下切的這條路徑叫「大岩壁斜線」,但應該不是劍龍稜舊路線半屏溪上岩壁路線。 |
 |
我們應該在下降途中轉「大鬼瀑布山腰線」,不過山中路徑有時並不是很明顯,沒看著地圖很容易一下就錯過 |
大斜岩壁線,雖然不能說難度很高,但就是沿著陡峭岩壁上下,必須要小心輔以拉繩。我一開始還以為,這是劍龍稜舊路線的那段大岩壁,但從地圖上看起來並不是,但路徑是有一點像。當我們下到溪邊,發現好像走錯路了,不過旁邊溪水甚為美麗,也可以玩水。我們決定不再上爬大岩壁去「大鬼瀑布」。這一天就在此處半屏溪畔偷懶休息。
 |
這段下切路程,要注意踩點、拉繩,並隨時注意安全 |
 |
下切過程的半屏溪景觀 |
 |
回頭看那面下切的岩壁 |
(六)半屏溪戲水
儘管,小錐麓步道上僅遇到一隊山友,但我們在溪畔時,卻遇到不少沿水路前往「大鬼瀑布」的山友。利用隊友在煎牛排時,換上泳褲,試著溯溪看看能否前往「大鬼瀑布」,途中遇巨石阻攔作罷。不過後來仔細研究離線地圖,應該有一條「溪邊艱難路線」可前往大鬼瀑布,但當時我與地圖上的「溯溪艱難路線」搞混,以為只能溯溪前往。於是,我們就地在溪畔玩水、煮大餐。
 |
半屏溪沿岸都很漂亮 |
 |
如果時間夠,又是在溪邊,我們通常會在野餐吃牛排 |
 |
前來大鬼瀑布、小鬼瀑布,就算是走陸路,也可以帶好泳具。當走到核心溫度升高,泡到冰冷溪河中降溫超舒服 |
 |
換上泳衣後,我試著向上找大鬼瀑布,不過沒相關溯溪裝備,被巨石阻擋放棄 |
回程時,原本以為必須再拉繩向上至「小錐麓步道」原路往返。但向溯溪的朋友詢問,沿溪走回攔沙壩是否可行?得到肯定答案後,我們決定再度偷懶,選捷徑回家。沿著溪旁走,雖然中途遇到巨石阻攔,但看到地圖中,溪旁有一條路徑,繞一下就回到我們來時的越溪處。原本以為需要辛苦的再往上繞一圈,結果10分鐘就走到越溪處。所以前來「大鬼瀑布」,除了結合小錐麓步道,建議還可以加入溪畔步道,會輕鬆與節省時間許多。我們從越溪處,再接上來時步道,花了6小時多後(含休息、玩水),回到出發點。
 |
聽從溯溪山友建議前往攔沙壩過溪處 |
 |
遇到巨岩過不去,改採溪旁高繞路徑,10分鐘就從「大斜岩壁線」溪畔,走到我們越溪的攔沙壩附近。如果只是要前往「大鬼瀑布」,或許水路才是比較輕鬆的路線。 |
四、遊後感想
小錐麓步道+大小鬼瀑布,雖然不適合一般觀光客前往。但如果走過劍龍稜的朋友,其實這是很棒的一條再訪行程。如果對自己體力與腳程有自信,甚至再加個劍龍稜行程,也未嘗不可。不過,我自己與小朋友走這段路程,可能是低海拔天氣熱、也可能是困難地形較多,這一天的辛苦度,感覺遠超帳面的往返4.6公里,累積海拔落差420公尺數字。不過幽靜壯闊的小錐麓步道,清澈美麗的半屏溪,帶上泳衣、還有豐富食物,愜意在溪旁游泳、大餐。這樣行程,不追求走多快、多遠,而是把自己的興趣嗜好與享受結合一起,也是超棒的一件事。
延伸文章: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