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橫四辣,畢羊縱走的原始路線選擇:卯畢羊(卯木山、畢祿山、羊頭山)

畢羊縱走,可見北台灣最美麗、最偏僻、最神秘的北二段群山

畢羊縱走,一趟可完成中橫四辣「畢祿山」、「羊頭山」兩座百岳。標準路線從「820林道」上畢祿山,而我們選擇走非主流的「合歡越嶺古道」,經「卯木山」至「小完美谷」後上畢祿山,此即所謂「卯畢羊縱走」。人煙罕至、路徑原始的「合歡越嶺古道」、猶如世外桃源的「小完美谷」紮營、鋸齒連峰的上下攀爬、還有完成畢祿羊頭兩座台灣百岳。儘管此路線比想像中更具挑戰性,但將行程拆成3天,每天走約8~9小時,以保守態度,按部就班克服其中危險地形,對體力非超群的山友,或許是可思考的路線選擇。 


一、畢祿山、羊頭山位置與畢羊縱走簡介

畢祿山、羊頭山,位於中橫公路「大禹嶺」與「慈恩」間北側的兩座台灣百岳,與另兩座百岳「屏風山」、「白姑大山」,因鄰近中橫公路被合稱為「中橫四辣」。山系上,畢祿山、羊頭山屬中央山脈北二段最南邊兩座百岳,北二段山系自中央尖山由北向南,經甘薯峰、無明山、鈴鳴山、延伸至畢祿山,以地形複雜、險峻、偏僻聞名。畢祿山後稜脈轉為東西向,並向東延伸至羊頭山。畢祿羊頭由於接近中橫公路,相較北二段山系較自成一局,也容易前往與抵達,並隔著「中橫公路」、「合歡山公路」與合歡山系、奇萊山系對望。 

畢祿、羊頭及其周遭山系,本圖由作者整理,底圖摘自google map。

單純前往畢祿山或羊頭山,依據舊百岳難度等級表,兩者皆屬A級「一般健行路線」,皆可單日往返。但由於畢祿山、羊頭山間,僅5公里稜線上路程,因此一趟上山把兩座百岳走完,也是很多山友的選項,這也就是所謂的「畢羊縱走」。畢羊縱走,標準行程安排為2天,過去畢祿山、羊頭山間並無山屋,甚至水源也是問題。很多山友因此會選擇一日輕裝單攻。但一日單攻畢羊,行程強度就會高上許多,不僅路程達20公里,還需上上下下翻越鋸齒連峰。網路上資料,畢羊單攻山友多數時間落在13~17小時間。不過除非真的登山實力超強,否則並不建議以單攻方式走畢羊縱走,畢竟這種走法只要有些許狀況,都可能會出現嚴重、無法預期後果。 

卯畢羊路線圖,本圖摘自:健行筆記


二、畢羊vs卯畢羊

畢祿羊頭,大致有兩種路線走法,差異就在從大禹嶺上畢祿山的這段路程。「畢羊」或「卯畢羊」在畢祿山後路線即相同。第一、標準路線:從大禹嶺沿著平緩的「820林道」走8.4公里至「畢祿山登山口」,然後在1.6K的短距離中陡升800公尺,上至畢祿山。此路線較為單純,為多數人前往畢祿山或畢羊縱走時會選擇的路線。 

「卯畢羊」就是沿著(本圖)卯木山、畢祿山南峰間稜線上畢祿山,而傳統畢羊縱走路線則是沿稜線北側(大約是在本圖右手邊下方)的「820林道」進入後再陡上畢祿山。


卯畢羊路線,相較820林道,因為位處高處,沿途有更好的視野展望。

第二、卯畢羊路線:此路線位於前述「畢羊縱走」標準路線南側,兩路線大致是平行由西往東,距離也差不多。難度上,「卯畢羊」應該稍高,其沿著卯木山、畢祿山南峰間稜線上上下下而行,時間、體力上消耗會較傳統路線多。但除了可多撿取卯木山、畢祿山南峰兩座山頭外,還可以探訪合歡越嶺古道相關遺跡。不過,卯畢羊並沒有像傳統路線最後上畢祿山那般的攀爬,上升路徑較為平均的分配在路程中,也無危險路段。比較需要注意的是,此路線非一般大眾化步道,人煙稀少、經常需鑽箭竹林、路跡亦不清晰,如果自行前往,需具備地圖、軌跡判讀及路徑辨識能力。

在濃密的箭竹林、芒草堆中泳渡爬升,也是昴畢羊路線的特色

卯畢羊第一天的前半段路程,我們會沿「合歡越嶺古道(大禹嶺~關原)」而行,可拜訪古道中遺跡。


三、卯畢羊行程安排

卯畢羊,從大禹嶺上畢祿山,大約需比標準路線多出4~5小時的路程時間。因此,如果原本要單攻「畢羊縱走」,可考慮用2天1夜完成「卯畢羊」,若是要用2天完成畢羊縱走,則可考慮安排3天時間走卯畢羊。只要時間允許,如此安排會更為輕鬆、安全。 

下班後,板橋車站集合出發

此次行程,高中同學安排了3天行程,第1天晚上紮營「小完美谷」,並有請協作處理帳篷、餐飲事宜;第2天則宿「鋸東山屋」;第3天約略中午即可下到登山口。另外,第0天我們也先上大禹嶺民宿適應高度。衡量這樣相對寬鬆行程,不需要摸黑走夜路,也不需要背帳篷,於是決定帶9歲小兒子一同前往,讓他完成第14、15座百岳。體力上小朋友應可承擔,出發前唯一較為擔心的就是「鋸齒連峰」這段路程。 

第0天,我們先上大禹嶺的民宿,抵達時已午夜12點。

大禹嶺雪鍊驛站住一晚,登山口就在民宿附近。


四、卯畢羊縱走實登紀錄

(一)D1:卯畢羊專屬路線(合歡越嶺古道+卯木山、畢祿山間稜線)

卯畢羊與「畢羊縱走」主要差異就在第一天的路線。第一天,我們會先沿大禹嶺至關原間的「合歡越嶺古道」前行,並在關原駐在所前叉路向上爬升至稜線,再沿著稜線前進至畢祿南峰下方的紮營地點「小完美谷」。這樣路程,包含前往「卯木山」與「關原駐在所」,大約9公里多,重裝約需8~9小時。帶著小朋友,我們早上6:30出發,約略下午4點抵達。 

第一天距離、高度圖,大約走了9.2公里,重裝需8~9小時

1、合歡越嶺古道:卯木山、關原駐在所

目前畢羊縱走、卯畢羊、合歡越嶺古道(大禹嶺-關原)登山口皆位於大禹嶺(中橫公路與合歡山公路叉路旁)。沿著階梯步道先高繞過中橫公路「合歡山隧道」上方(註:原畢羊縱走「820林道」登山口應位於隧道西側口,因坍方改以高繞方式通過,目前登山口改至隧道東側的目前位置)。當走完階梯進入原始步道中,我們可能就要注意地圖,前往820林道的路徑較為清晰,而我們又沒注意到叉路(沒指標)稍微走錯,幸好隊友在離線地圖中很快發現偏離,才沒有把卯畢羊當畢羊走下去。

目前畢羊縱走、卯畢羊登山口為同一個,就在中橫公路(台8線)、合歡山公路(台14甲線)的叉路口那間房子旁。原畢羊縱走「820林道」登山口在隧道的另一側。

一開始是走樓梯的高繞路段

樓梯走上去後很明顯的一個地標

出發不久就發生走錯路事件,差點往「820林道」走去,幸好隊友很快就發現。卯畢羊路線基本上較少人走,上畢祿山稜線前沒有任何官方指標,只有能依賴自己的離線地圖,還有登山社團留下來的布條辨識路徑。

卯畢羊,第一天行程的前半段,基本上是與「合歡越嶺古道(大禹嶺-關原)」重疊。步道較為原始,但路徑多數時候堪稱清晰,雖然偶爾需拉拉繩,但並無太複雜地形。只是步道中沒有任何里程與地名標示,僅偶有布條,建議隨時注意一下離線地圖。從登山口走約1.4公里(60分鐘),會抵達「卯木山叉路口」,在叉路口卸下裝備,可隻身前往「卯木山」,大約15分鐘即可登頂。卯木山,又稱:大禹嶺山,海拔2819公尺,設有一顆三等三角點,山頂無太多展望。此外,卯木山山頂附近有一棟早期林務局設置的森林瞭望台,監控森林火災,也是不可錯過的遺跡。包含:往返路程、瞭望台參觀、照相、休息,從叉路口上卯木山往返,大約抓個40~50分鐘應該很充裕。 

卯畢羊相較傳統畢羊路線,有一個優勢就是視野展望更好

第一天的行程,前半段是沿著「合歡越嶺古道」前往關原

卯木山頂附近有一個早期林務局設置的森林瞭望台,目前已廢棄

既然是瞭望台,上面的視野當就還可以

卯木山,海拔2819公尺,非台灣百岳,設有一顆三等三角點,並無視野展望。

卯木山叉路口後,我們繼續沿著「合歡越嶺古道」往關原方向走,大約1個多小時路程,我們會抵達「關原叉路口」。由於時間充裕,我們在關原叉路口卸下背包前往「關原駐在所」。 從叉路口到關原駐在所單程約20分鐘,往返含休息、照相抓一個小時即可。關原駐在所海拔約2580公尺,就在中橫公路的上方,而下方公路即是救國團觀雲山莊、合歡派出所、關原加油站一帶。而目前合歡越嶺古道(關原登山口),就在救國團觀雲山莊附近,走上來約要1小時。關原駐在所,為一大片平地,目前還可見當年的疊石牆遺址。合歡越嶺古道,日本人於於1914年基於軍事原因開鑿。古道研究學家楊南郡寫到:「合歡越嶺道雖然因為中橫的開闢變得零碎,但是,留下來的片段卻像鑽石一樣,稀罕、珍貴、光耀無比!」

卯畢羊路線途中會遇到不少倒木,就看自己要用鑽、還是用跨通過。

在芒草堆、箭竹林中游泳,好像也是卯畢羊的特色

關原叉路口,卯畢羊重要的叉路口,從這裡開始我們將脫離「合歡越嶺古道」向稜線爬升。不過在上稜線前,可考慮先前往「關原駐在所」,路程(單程)僅需15~20分鐘。

關原駐在所遺址,是很大的一片平地

關原駐在所可見疊石牆遺址,這裡曾經爆發過原住民族群間大戰,日本人也是從這裡開始進攻太魯閣族。「關原」這個地名則與日本有很深厚意涵,但可能名稱非常漢化,所以當年國民政府修中橫公路時忘記改地名而沿用至今。


2、卯木山、畢祿南峰間稜線

回到「關原叉路口」,從地圖上來看,這一天路程已走了超過一半,接下來的路程就是脫離合歡越嶺古道爬升至稜線,再沿稜線前往「小完美谷」營地。不過,這下半段路程雖較前半段短,但爬升更多、人煙更為稀少、路徑也更複雜原始,同樣必須在箭竹林、芒草堆中游泳,可以說是比前半段更為辛苦。原本以為比較辛苦是上稜線的這段爬升路程,到了稜線會比較輕鬆。但地圖上看似平緩的等高線,路程卻在2850~3000公尺的稜線上,不斷上上下下翻越山頭。 

在原始森林中前往稜線

卯畢羊不是熱門路線,步道原始、路跡不清

卯畢羊,不僅是鑽箭竹林,還是鑽著箭竹林爬升

原本以為稜線上會有草原及良好視野展望,但海拔2850~3000公尺,仍屬森林地帶

上稜線雖然是爬升,但約200~300公尺爬升,應該不會太累

沿著稜線接近「小完美谷」營地,第一天路程的尾端,我們會經過稜線上的崩壁路徑。這段崩壁看似危險,但因為我們是走在崩壁的內側,並不會懸吊到崩壁外側,大概就是拍照時注意一下,應該還不至於有太大危險性。我想,卯畢羊比傳統畢羊路線,有一個很大優勢,就是「視野」。地圖上很清楚,「820林道」南側就橫著卯木山、畢祿山南峰稜線。而我們走在稜線上,右手邊也就是南邊的方向,則是隔著立霧溪與奇萊群峰、合歡群峰對望。視野上,當然會比820林道好上許多。 

上稜線後,等高線圖看起來是比較平緩,但實際上卻是上上下下,沒有比較輕鬆

第一天行程的尾端,我們會接近稜線上的崩壁路段,必須翻越(本圖)前方的上頭,才會抵達「小完美谷」營地。

崩壁地形,看似危險,實則走在崩壁內側,並不若看到中的驚險

崩壁路徑內側,同樣的原始自然

我們就是沿著崩壁上方的邊緣走過來


3、第一晚(宿):「小完美谷」營地 

小完美谷,位於畢祿南峰南側,海拔約略2970公尺,在畢祿羊頭山區中,屬於一塊難得見到的大型平坦草原,極為合適作為營地,也是多數人走卯畢羊時第一天的紮營地點。可能來的時候,僅有我們這一隊9人,讓這裡更顯得幽靜與美麗,「小完美谷」就如其名,非常的完美與夢幻。 

小完美谷營地,在畢祿羊頭中,很難得見到的一片平坦大草原。

濃霧中,小完美谷呈現非常夢幻氛圍

「小完美谷」營地,紮營是非常舒服,但水源可能是比較需要規劃的部分。營地旁有山友稱之為「看天池」的死水,就一個小水池,枯水期很可能會沒水。另外地圖上,看到有標示「碧綠溪取水點,小完美谷地到此40分鐘」,位置大概在抵達「小完美谷」前,往北側下切「碧綠溪」源頭。網路上是有看到山友下切取活水的訊息,但相關資訊與介紹過於簡單,並不足以作為參考。除非自己時間充裕,還有具備探勘的登山能力,我個人猜測那段取水下切路程應該不好走,且會有一定危險性。或許,把死水濾一濾,然後煮沸可能會是較好的方式。

小完美谷營地水源,旁邊的「看天池」,有沒有水就看老天賞不賞臉。

小完美谷附近,資料上說有活水源,網路上也曾看過山友的分享紀錄,但相關活水源資料並不多,此處下切取活水應該有一定危險性。我曾經在新康橫斷為了取布新營地活水,幾乎搞到自己發生意外。如果已有替代水源,是否需冒險前往資訊甚少地方取水,就要衡量自己時間、實力、還有必要性。

小完美谷營地,另有定點的登山協作駐點。如果隊伍人數夠多,可考慮將帳篷、早晚餐外包,這也就是我們隊伍這次的選擇。不用背帳篷,還有兩餐的食物,也不需要為水的問題煩惱,其實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尤其像我這種還要幫小朋友多背一個人裝備,少掉那幾公斤其實差別真的很大。畢竟重裝在接下來翻越鋸齒連峰,其實也是挺磨人的一件事。 

小完美谷的優點之一,如果天氣好,一早起床可以旁邊欣賞日出

請協作幫我們全隊拍合照,小完美谷營地有駐點協作,隊伍人多時可考慮外包一些事情,最起碼不用再背帳篷,以及兩餐的食物(睡袋、睡墊還是自己背上山)。


(二)D2:畢祿山、鋸齒連峰

第2天距離、高度圖,大約走了5公里,重裝需8~9小時


1、「小完美谷」營地上畢祿山

小完美谷營地上畢祿山,其實是具有挑戰性的一段路程。但挑戰並不在複雜或危險地形;主要挑戰在路徑原始,路徑中布條並不多,也不清晰,只要一不小心,有很高概率會偏離主步道。因此必須配合自己的離線地圖,隨時定位,避免自己越偏越遠。我就在上畢祿山叉路前,跟小朋友兩個人偏離了主路徑。儘管偏離的並不是很遠,但在濃密箭竹林中修正回路徑,真的是算披荊斬棘,最後也多花了30分鐘走回正途。 

小完美谷營地上畢祿山,這段路程最為原始荒蕪,又經常性身處濃密箭竹林,隨時留意布條與離線地圖,避免迷路,大概就是必須注意的重點。

從小完美谷營地出發不久,我們即會順路撿取「畢祿山南峰」,海拔3041公尺,無基點。

卯畢羊雖然也是要攀爬,但攀升過程是平均分佈在路程中,不若「820林道」集中在尾端直上畢祿山。

我們在上到畢祿山稜線叉路前的這片濃密林中發生了迷途事件,雖然很快就發現並採取修正,但主路徑都已是濃密箭竹林,走偏後的修正真的是披荊斬棘。本圖就是拍攝最後上稜線的路徑。

大約1.3公里,可以從「小完美谷」營地(海拔2970公尺)上至畢祿稜線叉路口(海拔約3300公尺),爬升約300公尺。這樣的距離爬升,對有在爬山的人應該還稱不上挑戰,如果順順不迷路,大約可以在2.5~3小時上到稜線。從營地出發不久,我們即會順路撿取海拔3041公尺的「畢祿山南峰」(無基點)。上稜線的過程,印象比較深的則是幾乎在箭竹林中游泳,而且是一邊爬升一邊鑽箭竹林。當我們上到畢祿羊頭稜線,視野展望極佳,畢祿山也已經就在不遠處,卸下背包走個10分鐘即會抵達畢祿山頂。 

隨著高度上升,視野展望也越來越好,本圖遠方為合歡山。


儘管台灣旅遊品質堪慮,但解封後我並沒有汲汲營營規劃國外旅行,畢竟台灣還有太多山是我沒走到。而走進台灣山中,更能感受,沒有多少國外旅遊景點可與台灣山的美麗匹敵。

畢祿山稜線叉路,從畢祿山南峰上來接上稜線,就回到「畢羊縱走」路線。此處,距離畢祿山頂已不遠,我們在此卸下裝備,輕裝前往畢祿山。

從畢祿山叉路口走到畢祿山,大約200~300公尺,10分鐘可抵達,另會途經820林道上來的叉路,前往畢祿山路徑非常美麗。




2、畢祿山

畢祿山,海拔3371公尺,台灣百岳,有一顆三等三角點,編號6368,中橫四辣的中辣。山頂不大不小,四周展望良好,北邊是北一、北二段氣勢磅礡的大斷崖;南側與奇萊群峰對望;西邊則是合歡群峰;往東的稜線,則是我們接下來要走的鋸齒連峰與羊頭山。畢祿山的展望一直為我期待,尤其北側從中央尖山下來的北二段稜線,包括死亡稜線、鬼門關斷崖、無明斷崖都是台灣岳界難度最高的地形。台灣中部以北的山區,中央尖山可謂是最好找、最醒目的一座大山,但中央尖山往南延伸的北二段,卻是深藏山中,最驚險、最神秘、最難抵達、甚至最不容易看到的一段稜線。只可惜前來的時候,雲層過厚一些。 

畢祿山,海拔3371公尺,台灣百岳,中橫四辣的中辣。

畢祿山視野展望,北側為北二段連峰

畢祿山視野展望,往東是我們這一天接下來要走的鋸齒連峰,猶如筆架,因此鋸齒連峰又有「天神的筆架」之稱。

畢祿山視野展望


3、鋸齒連峰

鋸齒連峰,指的是從畢祿山南緣向東岔出的鋸齒狀岩脊,一直到羊頭山叉路口,由七座山峰組成的稜線路段。因為形狀又像筆架,鋸齒連峰又有「天神的筆架」之稱,為畢羊縱走必經的路程。單走畢祿山或羊頭山,都屬A級「一般健行路線」的難度等級,但加上這段鋸齒連峰,就不應該以A級路線視之。鋸齒連峰路徑原始、地形較為複雜、也曾發生過迷路山難,或許困難地形都短短的,但仍不應小覷這路段的風險。 

鋸齒連峰由七座山峰組成的稜線路段。其特色就是必須經常性的上下攀爬,不過攀爬路段基本上都不會距離太長。其中較難路段就集中在畢祿山與鉅東山屋間,鋸山三~六峰難度最高。

從畢祿山走過來,沒多遠就看到鋸山一峰,難道傳說中的鋸齒連峰真的要爬上去,還好鋸山一峰只需要從旁邊繞過去即可。

過鋸山一峰後很快會抵達鋸山二峰前方,鋸山二峰同樣不需要攀登,採下切腰繞方式而過。

登山的風險有時候並不在可見的危險路段,這美麗的下切,遠方是台灣的深山北二段。我們的路徑是下切後要向右腰繞,看似安全的路徑,曾有山友直直走下去,結果發生因迷路導致的山難。

或許是前來走鋸齒連峰的山友,基本上都有一定實力,行前搜集資訊風輕雲淡的描述,讓我輕忽這段路,以爲就幾段拉繩攀爬而已。雖然事實也是如此,但直到小朋友爬上岩壁,過程幫他擔心與緊張,幸好只需爬上去,不用原路再回來,小朋友也是超乎預期的順順走過去。但如果時間可以重來,我可能會讓小朋友年紀再大一點、再多爬幾座百岳後才會前來鋸齒連峰。而如果是重裝逆向縱走、或攀登經驗不足的人,部分路段可以考慮以人、包分離方式來通過。 

鋸齒連峰嚴格講,真正的困難路段大概就1公里,但翻越過程上上下下拉繩,有一定的辛苦。

各種地形都有,其中不乏遇到倒木。我們大人通常背著重裝,很難從下方鑽,但小朋友矮小身軀,及優異柔軟性是他們的優勢。

走累了就來補充點能量,其實三天走卯畢羊,行程寬鬆較沒有趕路壓力,也有更多容錯空間。如果體力衰退,又要趕路、趕時間,走鋸齒連峰會有一定壓力。

鋸齒連峰,有許多可以拍攝網美照的地方,但安全要注意。

第二天我們的目的地是「鋸東山屋」,從畢祿山走過去大約3.1公里,而鋸齒連峰較難路段就集中在畢祿山與鋸東山屋間。當我遠遠看到鋸山一峰即被嚇到,想說真的要攀上去嗎?幸好有路徑從旁邊繞過去。而鋸山二峰也不需要攀爬,而是採下切溪溝腰繞,下切過程遠方美麗平靜的景緻,是台灣北二段深山。不過登山的風險有時候並不在可見的危險路段,這美麗的下切後要向右腰繞,曾有山友直直走下去,結果發生山難。而比較危險的攀爬,則是在鋸山三峰、四峰,不過這裡也是視野展望最棒的地方,其中鋸山四峰雖然攀爬較短,但難度更高,有一塊90度拉繩的岩壁,小朋友腳短踩不到支撐點,因此必須一鼓作氣拉繩上去,甚至在第一次嘗試時沒成功上去,讓我嚇出一身冷汗。

鋸山三峰~六峰,為鋸齒連峰中較為危險路段。

鋸山三峰,拉繩踩點都清楚,小朋友沒花很大功夫就爬上去。

危險地形與視野展望,通常是相依相存。

小朋友似乎對這種地形沒有太大恐懼,但其實適度害怕對登山不是壞事,尤其在複雜地形中,適度害怕可以讓我們更專注。

鋸山六峰前,還有一段橫向的岩壁路徑。由於在鋸東四峰被嚇到一次,遠看這段橫渡時,第一直覺是小朋友會過不去,然後在岩壁下方又看到一條若有似無的路徑。雖然布條清晰地要我們上岩壁,而此時我又犯了一個錯,就是誤判地圖上的比例尺與登高線,誤以為下方真的有條路。所以帶著小朋友下切,雖然我們往下沒走多遠,但看似不難的下切卻極為難走,下去後發現沒路又再折返。頂多100公尺不到的嘗試找路,卻多花了快1小時的時間。最終我們還是上了岩壁,不過看似危險的路段,卻沒想像中難走,小心通過即可。 

卯畢羊最困難的一面岩壁,小朋友沒有很合適的踩點,硬拉著繩子爬上去,這裡好像是鋸山四峰

雖然畢祿山、羊頭山在百岳等級表都屬A級路線,但若連走鋸齒連峰,其中將會碰上不少攀爬路程,若是登山新手準備前來畢羊縱走,必須有心理準備。

這面看似不高的岩壁,攀爬過程有讓我嚇到,小朋友第一次嘗試上攀過程,甚至沒有成功。

步道1.8K處的畢羊名樹

其實爬山過程冷靜非常重要,除非是墜崖,否則山難往往不會是一個錯誤造成,更多時候是一連串錯誤決定的累積。尤其在遇到狀況,就像我也不知道,為什麼當時我下了一個事後看起很愚蠢的決定,但在當時自己卻又覺得那麼合理。只能說幸好這個錯誤我很快發現,因為我一直看著離線地圖,意識到自己的偏離,還有回過神來看清等高線位置,發現前方應該沒有腰繞的路。在過了鋸山六峰這段岩壁後,雖然還有一公里的路程才會到「鋸東山屋」,但六峰後路徑就較為平緩好走,這最後一公里也沒花太久時間即會抵達。 

鋸山六峰前,有一段沿岩壁腰繞的路徑,算是畢羊縱走中最後一段危險路徑。

我在這段路程出現嚴重誤判,第一時間我覺得小朋友過不去,此時又撇見左下方疑似有一條路徑,搭配離線地圖偏差,與自己看走眼,加判斷失誤,帶小朋友往下切過去。最後回過神來,不僅沒路,透過GPS定位及等高線判斷自己已嚴重走偏,花了近一個小時,再走回主步道,小朋友宛如從烏克蘭戰場回來,身上佈滿天然偽裝。

最後還是沿岩壁橫渡,需要小心,但走上去後發現,比自己想像中容易通過。過了這一段,雖然還有一公里路程才到鋸東山屋,但就會是比較好走路段,速度也會快了起來。


4、鋸東山屋

鋸東避難小屋,2022年啟用的新山屋,距離鋸山東峰300公尺,從畢祿山走過來指標3.1K處。鋸東避難小屋位處稜線鞍部內凹處,山屋主體為鋼方管及耐候帆布構造2座,計有16床位(8*2)。山屋內除了床位,還有桌椅,戶外也有桌椅可供休息,另設有生態廁所1座,有蹲坐兩用式大便器及站立式小便器各1間,山屋附近無活水源,水源依靠貯水桶,並不保證有水。 

鋸東避難小屋,2022年才啟用的新山屋,環境非常的舒適

山屋內環境舒適、乾淨

我們第二天行程早上6:30從「小完美谷」營地出發,在走錯兩次路情況下,下午近5點抵達山屋。雖然山屋附近腹地不大,但山屋及其周邊,非常舒適、乾淨,也非常的新。隊友幫我們煎了香腸,煮了麵還有湯,讓小朋友補充能量。畢羊縱走行程至此,可謂是困難路段都度過了,就剩明天前往羊頭山,再出登山口。我們也就以比較輕鬆心態迎接這個夜晚。

走到鋸東避難小屋,其實畢羊縱走最困難路段已過,心情上就會比較輕鬆

其實第二晚本來也想包給協作,這樣連睡袋也不用背了,但因時間無法配合,所以餐飲就能只能自己來。


(三)D3:羊頭山、陡下慈恩隧道

第3天距離、高度圖,大約走了4.7公里,約需5~6小時


1、前往羊頭山

行程第三天,氣象預報會下雨。儘管相較前兩天的攀爬翻越,接下來的行程較為輕鬆,但我們還是希望盡量避開可能的雨。清晨五點天亮後即從「鋸東山屋」出發,往羊頭山方向大約300公尺(10多分鐘路程),先經過「鋸山東峰」(無基點),再走約300公尺即會抵達「羊頭山叉路口」。羊頭山叉路口,為T字型叉路,往東即是羊頭山;南邊則是陡下往登山口;西側則是我們的來時路:鋸齒連峰。重裝畢羊縱走,就在叉路口卸下裝備,輕裝前往羊頭山即可。

鋸東避難小屋出發後,大約10分鐘路程即會經過鋸山東峰,這大概也就是鋸齒連峰的第七峰。

羊頭山叉路口,為T字型叉路,往東即是羊頭山;南邊則是陡下往登山口;西側則是我們的來時路:鋸齒連峰。

從叉路口走到羊頭山,還需1.1公里,單程約近1小時時間。

從羊頭山叉路前往羊頭山,距離不遠,僅1.1公里路程,但路徑必須上上下下翻越山頭。一般腳程,這1公里路程所需時間約接近50分鐘。從1公里路程所需時間回推,我們大概可以算出,這段路程不能說難,但也非平坦大道。而我們行程從鋸東山屋出發,以體力充足之姿走這步道,可謂是愜意與舒服。但如果是單攻羊頭、或是從鋸齒連峰再續走羊頭山,我想這段路程屬於體力消耗下意志力支撐路段,走來應該是非常辛苦。基本上這段路程沒太大危險性,頂多就是接近羊頭山時有些岩壁,但僅要小心通過即可。此外,過羊頭山叉路口後的里程指標,是延續從羊頭登山口上來後的里程(從羊頭登山口上到叉路口剛好3公里),而非延續畢祿山走過來的里程指標,兩者里程指標差了數百公尺,所以走過叉路口後,始終覺得里程數怪怪的,直到下山時才意會過來計算方式。 

叉路口前往羊頭山,1.1公里路程,上上下下,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輕鬆,如果是不是像我們一樣從從鋸東山屋出發,通常走到這裡應該都是很累的時候,走起來應該也沒在輕鬆。

抵達羊頭山前的岩壁,小心通過即可。


2、羊頭山

羊頭山,海拔3035公尺,設有一顆三等三角點,編號6354。因山形狀如羊頭而得名,為「中橫四辣」裡的小辣。1969年台灣登山界四大天王之一的林文安完成羊頭山首攀,並將它列為百岳之一,帶動攀登羊頭山的風潮。單純攀登羊頭山,從慈恩隧道的羊頭登山口開始,單程4.1公里,往返8-10小時,為可一日完成的台灣百岳。這一天我們順順利利的抵達羊頭山,天氣也比預估的好很多,視野展望極佳,沒有白牆一片,小朋友也順利完成第15座百岳。 

羊頭山,海拔3035公尺,設有一顆三等三角點,編號6354。因山形狀如羊頭而得名,為「中橫四辣」裡的小辣。

羊頭山視野展望,本該是白牆一片或下雨的天氣預報沒發生,取而代之的是下方的雲海

羊頭山視野展望,遠方應該是奇萊連峰

羊頭山視野展望,北側最遠方應該是中央尖山


3、陡下慈恩隧道

羊頭登山口在中橫公路慈恩隧道旁,海拔大約2000公尺;而羊頭山叉路口,海拔約略在3150公尺,從登山口到叉路口剛好3公里。三公里路程,落差1100公尺,其實算陡了。不過這段路程並無危險路段,坡度也平均分配在路程中,只是走來就幾忽不停歇的下坡。下山時,「燒膝蓋」大概就是很多人的共同感受。一般而言,這段路程上山大概需要4小時,下山則約2~3小時。1000公尺的海拔落差,雖然同樣的路徑下坡,但卻能感受到由高海拔穿越至中海拔的不同林相。最後我們花了3個多小時,走出登山口,不過以為0K登山口到了,但可能路口坍方,目前我們還要要穿越慈恩明隧道上方,至隧道口的另一側的公路,接駁車也在那邊等我們了。 

羊頭山叉路陡下慈恩隧道,3公里下降1000公尺,沒有危險路段。

同樣的陡下,但經歷不同海拔高度出現的林相變化。

抵達0K登山口,但找不到馬路及出口

下山加時賽,沿著明隧道上方走到隧道的另一端,出口在那邊。

從這裡下來才抵達馬路。


四、遊後心得

一直以為畢祿山、羊頭山是熱門的百岳,畢竟交通上不是很困難,舊百岳難度分級表也屬於A級。但認識的親友中,爬過這兩座的居然不多,更找不到走過「卯畢羊」,因此導致自己以A級百岳觀之的輕忽。或許拆開單來看畢祿山、羊頭山,甚至新手攀登問題也不大。但畢羊縱走或卯畢羊,雖稱不上難度路線,但已具有一定挑戰性。就登山而言,但當缺水、攀爬、路徑不清晰等個別小因素組合在一起,我們攀登就不該低估其挑戰性。做好準備,了解自己實力,甚至多走一天也無仿,避免意外,讓爬山成為一件快樂的事。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