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B 環白朗峰健行日誌Day2~3】翻越南端隘口,壯麗阿爾卑斯盡收眼底(Stage 2–3, Les Contamines → Refuge de la Croix du Bonhomme → Col de la Seigne)

TMB Stage 2–3
TMB南端的山區,大致與TMB Stage 2–3路段重疊,需翻越過一座又一座隘口,這段翻山越嶺,無疑為TMB最壯麗的路程之一,更甚這路程不僅是欣賞壯麗,更是實際走進壯麗之中。

我們第二天、第三天主要行程就是繞過TMB南端的山區,翻越過一座又一座隘口,步道大部分座落在法國境內,大致與TMB Stage 2–3路段重疊。TMB南部山區,步道較為原始險峻、補給相對稀少,亦無太多撤退交通選項,若再遇糟糕的天氣,也會一定程度考驗徒步者的能力。但這段翻山越嶺,無疑為TMB最壯麗的路程之一,更甚這路程不僅是欣賞壯麗,更是實際走進壯麗之中。


一、TMB Stage 2、Stage 3規劃重點

TMB Stage 2、Stage 3,走在TMB南端人煙稀少的山區。而主步道中又有一條橫越山區,屬於捷徑等級的變異路線(variant)。因此行程規劃重點,必須進行路線選擇、並面對較少資源補給、還有較難撤退的事實。所以相較TMB其他路段,TMB Stage 2、Stage 3應該要有更細膩的規劃及備案:

(一)主路線vs變異路線

TMB最知名的「變異路線」(variant),就是TMB南端這條從Refuge de la Croix du Bonhomme(山屋),陡升越過Col des Fours(隘口),然後一路下至La Ville des Glaciers(小聚落),最後接上從南邊Les Chapieux過來的stage3主路線。這條Col des Fours變異路線,應該是最多人走的一條TMB變異路線,甚至較多TMB徒步者選擇這條「變異路線」代替「主路線」。理由其實也很簡單,雖然步道難度稍微增加,但景觀更壯麗,又同時可以節省時間。

TMB南端路線圖。行程規劃重點,就是「變異路線」(本圖黃色路線)與「主路線」(本圖紅色路線)的選擇。
TMB南端路線圖。行程規劃重點,就是「變異路線」(本圖黃色路線)與「主路線」(本圖紅色路線)的選擇。


(二)TMB Stage 2、Stage 3住宿選擇

1、TMB Stage 2住宿:Les Chapieux 與 Refuge de la Croix du Bonhomme

多數人走TMB Stage 2,終點不外乎Les Chapieux或Bonhomme山屋。這涉及山友在「主路線」或「變異路線」選擇。如果是走「主路線」,終點Les Chapieux就是主要的住宿地點。Les Chapieux為一個小村落,有2間山屋及一處露營地。

TMB Stage2沿線山屋圖
TMB Stage2沿線山屋圖,雖然路線上有幾間山屋,但多數人單日穿越這段路程的終點選擇,主要依據接下來走「變異路線」或「主路線」。走「主路線」就是挺進到本圖下方Les Chapieux;走「變異路線」那叉路口的Bonhomme山屋就是最佳選擇。

而如果是走「變異路線」,Bonhomme山屋大概就是最佳落腳處。Bonhomme山屋就在「主路線」與「變異路線」叉路口,不僅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同時這裡的景色壯麗。山屋除了提供的床位,山屋旁大片的草原,也是極佳的紮營地點。基本上stage2的住宿地點,就跟自己要走的路線產生關聯。

Refuge de la Croix du Bonhomme紮營視野
如果次日選擇「變異路線」,Bonhomme山屋就是最佳的落腳點。山屋本身雖床位有限,但亦可於屋外紮營,且這一代的景觀壯麗。


2、TMB Stage 3住宿:

TMB Stage 3,起點Les Chapieux,終點Refugio Elisabetta(山屋),大約15公里。stage3終點Elisabetta山屋無疑就是最佳的住宿選擇。這間山屋為TMB最知名的山屋之一,以其壯麗景觀聞名。不過這間山屋,並不好訂,且位於義大利區,因海拔不足2500公尺,所以附近不能紮營。

TMB stage3沿線山屋圖
TMB stage3沿線山屋圖,這段路程多數時候為無人山區,路程中僅有的山屋為Refuge des Mottets,另外就是stage3終點的Elisabetta山屋。不過這兩間山屋床位有限,替代方案無外乎在法國區降落紮營,另外就是續走進入Courmayeur谷地。

就路線或行程的終點而言,Elisabetta山屋缺點也很明顯。一、位於無人山區;二、住宿床位有限;三、附近無法紮營。因此更多數人必須有替代選項,方案不外乎提前在Refuge des Mottets(山屋)休息,又或者越過Elisabetta山屋續走進入Courmayeur谷地。

Refugio Elisabetta
Elisabetta山屋,stage3終點,TMB路線上最知名的山屋,以其雄偉壯麗視野為名。不過因床位數有限,入住的人畢竟是少數。


二、TMB第2天(Stage 2)| Les Contamines →Refuge de la Croix du Bonhomme:走進阿爾卑斯山的壯麗

  • 起迄點:Les Contamines ~ Refuge de la Croix du Bonhomme 
  • TMB 路段:Stage 2(調整版) 
  • 距離:約 14 公里(略短於標準 18 公里) 
  • 累積爬升:約 1350 公尺 
我們第二天的路程,從 Camping le Pontet(露營地) 出發,目標是 Bonhomme 山屋。與標準 Stage 2(至 Les Chapieux 約 18 公里)少了最後 5 公里下坡,目的是隔天銜接知名的變異路線(Col des Fours)。

(一)Notre Dame de la Gorge(天主教堂))~Refuge Nant-Borrant(山屋):走入山中的森林步道

  • 距離:1.7公里 
  • 爬升:約250公尺 
  • 時間:約1小時 
從露營地走 15 分鐘即可抵達 Notre Dame de la Gorge(天主教堂),這裡是山谷馬路的盡頭,也是 Stage 2 真正進入山區的入口。巴士也只能到達此處。

從 Camping le Pontet(露營地) 出發,沿馬路走到盡頭即是Notre Dame de la Gorge(天主教堂)。
從 Camping le Pontet(露營地) 出發,沿馬路走到盡頭即是Notre Dame de la Gorge(天主教堂)。原本打算搭巴士越過這段路程,奈何公車一直沒來,搞到早上9點多乾脆步行走這一段,路程不遠15分鐘即會抵達教堂。

Notre Dame de la Gorge(天主教堂),Les Contamines馬路及公車接通行至此,從教堂開始我即要向上的森林路徑。
Notre Dame de la Gorge(天主教堂),Les Contamines馬路及公車接通行至此,從教堂開始我即要向上的森林路徑。

離開教堂後,步道立刻轉為爬升的森林路徑,約 1 小時便能到達Borrant山屋。這段路段多在林中行走,景觀較為平淡。但再往前 10 分鐘,經過一處簡易露營點後,我們將脫離森林,步道景觀也開始震撼人心。

Notre Dame de la Gorge(天主教堂))~Refuge Nant-Borrant(山屋):走入山中的森林步道
從教堂越過一座小橋後,就開始進入這段爬升的森林路徑

Notre Dame de la Gorge(天主教堂))~Refuge Nant-Borrant(山屋)
教堂旁森林步道入口指標,最上方牌子標示著這一天要經過的幾處TMB stage2指標地點所需的時間。

Notre Dame de la Gorge(天主教堂))~Refuge Nant-Borrant(山屋)
持續向上的森林中步道。相較後來的景緻,這段路程稍顯乏味。

Notre Dame de la Gorge(天主教堂))~Refuge Nant-Borrant(山屋)
這段向上的林道,我們走了大約1小時,抵達Borrant山屋附近會逐漸脫離森林區


(二)Refuge Nant-Borrant(山屋)~Refuge de la Balme(山屋):初見如詩如畫的TMB谷地

  • 距離:約2.6公里 
  • 爬升:約250公尺 
  • 時間:1小時 
這一段是 TMB 南部最浪漫的路程之一。步道貫穿狹長谷地,左右是廣闊的草原,牛羊成群將我們帶往前方的高山。兩間山屋恰好分布於谷地兩端:Nant-Borrant 在北端、Balme 在南端。而我們所走的步道,則猶如一條視覺引導線,筆直地將我們視覺引導向即將穿越的前方高山,這一天我們的終點就是在那高山上。

Borrant~Balme谷地

Refuge Nant-Borrant(山屋)~Refuge de la Balme(山屋)
Borrant山屋,逆時針走TMB stage2在初始階段會遇到的山屋。一般來說,如果規劃一天走stage2路段,大概是不會考慮這個山屋。但如果是想要縮短後續山區路程,例如還要續走至stage3,或是對腳程沒把握,那或許可考慮住這邊。原本我的計劃也考慮過這裡,前一天行程配合公車穿越Les Contamines,時間不足時也是可行選項。

Refuge Nant-Borrant(山屋)~Refuge de la Balme(山屋)
從Borrant山屋走約10分鐘會抵達這間小屋,地圖上顯示旁邊有一處簡易露營地。

Refuge Nant-Borrant(山屋)~Refuge de la Balme(山屋)
Borrant山屋後,TMB壯麗景觀開始出現

Refuge Nant-Borrant(山屋)~Refuge de la Balme(山屋)
在攝影上,筆直的步道猶如視覺引導線,將我們目光自然投向遠方的大山。而這一天我們的目的地則是在翻越遠方大山的山上。

Refuge Nant-Borrant(山屋)~Refuge de la Balme(山屋)
回首來時的谷地步道,這段狹長谷地的兩端剛好是兩間山屋--Borrant 、Balme,距離2.6公里,大約1小時路程。

Refuge de la Balme 一間位於高山腳下的山屋。我們抵達時接近中午,也在此用餐休息,因為接下來就是整日最艱難的爬升路段。而接下的行程,一直到Bonhomme山屋都是無人山區,沒有任何補給。 

Refuge de la Balme 位於山腳下的山屋
Refuge de la Balme 位於山腳下的山屋

Refuge de la Balme
接近中午抵達Balme山屋,也在此用餐休息

Refuge de la Balme
Balme山屋舒服宜人,但從山屋後就是無人山區地帶,若需要裝水、補給請在這裡完成。


(三)Refuge de la Balme(山屋)~Col du Bonhomme(隘口):走入TMB的壯麗之中

  • 距離:約3.6公里 
  • 爬升:爬升650公尺 
  • 時間:2小時 
從 Balme 山屋開始,地形逐漸變得嚴峻,這段路程不再只是欣賞壯麗,而是直接走進阿爾卑斯的壯麗之中。一路上我們遇見冰川融水形成的小溪,也穿越積雪帶來的消暑驚喜。這是 Stage 2 最辛苦的一段,但路徑清晰、無危險地形。

Refuge de la Balme(山屋)~Col du Bonhomme(隘口):走入TMB的壯麗之中
從Balme 山屋開始,就是比較明顯的爬升

Refuge de la Balme(山屋)~Col du Bonhomme(隘口):走入TMB的壯麗之中
這段路程不再只是欣賞壯麗,而是直接走進阿爾卑斯的壯麗之中

Refuge de la Balme(山屋)~Col du Bonhomme(隘口):走入TMB的壯麗之中
走進阿爾卑斯的壯麗之中

Refuge de la Balme(山屋)~Col du Bonhomme(隘口):走入TMB的壯麗之中
壯麗的山景

Refuge de la Balme(山屋)~Col du Bonhomme(隘口):走入TMB的壯麗之中
雖然這是TMB比較辛苦的一段路程,但路徑清晰,也沒有危險地形

這是一段有太多令人驚嘆元素的路程。過程中,我們及多數山友停留在冰川融雪形成的小溪旁,或者玩水、或者直接跳入溪中;而冰川雪地也吸引著小朋友走入一探芳澤。走在這段步道,有著令人令任驚嘆的高山景觀。

Refuge de la Balme(山屋)~Col du Bonhomme(隘口):冰川小溪

Refuge de la Balme(山屋)~Col du Bonhomme(隘口):冰川小溪
冰川融雪形成的小溪,一定要停下來玩水

Refuge de la Balme(山屋)~Col du Bonhomme(隘口):走入TMB的壯麗之中
這溪水真的是冰的,走得滿身大汗,許多人直接跳入溪水中


Refuge de la Balme(山屋)~Col du Bonhomme(隘口):走入TMB的壯麗之中
多數山友都會在溪旁停下來休息,並花一些時間在這裡玩耍

Refuge de la Balme(山屋)~Col du Bonhomme(隘口):走入TMB的壯麗之中
雪溪也會吸引人進入玩耍

Refuge de la Balme(山屋)~Col du Bonhomme(隘口):走入TMB的壯麗之中
夏天與冬天同時存在的感受

抵達 Col du Bonhomme(2329 公尺) 時,視野已然開闊。但天氣瞬間驟變,烏雲、雷聲和閃電迫使我們匆匆下撤,沒能多做停留。這個隘口為stage2的最高點,有很棒的視野,且距離我們這一天的終點Bonhomme山屋已經不遠。這一天我們在壯麗阿爾北斯山景觀陪伴下,一路風和日麗的悠哉舒服走到這裡。本想在隘口附近走走晃晃,無奈瞬時風雲變色,山頭烏雲迅速形成,低沈雷鳴、外加閃電,讓風險急遽升高。我們沒有做太多猶豫,隨便拍兩張照片,決定快速往Bonhomme山屋避難。

Refuge de la Balme(山屋)~Col du Bonhomme(隘口):走入TMB的壯麗之中
努力翻越前方山巔

Refuge de la Balme(山屋)~Col du Bonhomme(隘口):走入TMB的壯麗之中
一路走來,景色強烈的變化讓人印像深刻

Refuge de la Balme(山屋)~Col du Bonhomme(隘口):走入TMB的壯麗之中
回頭看遠方的山下,如此壯麗雄偉的地形就不知不覺的這樣走來,會有一種自己蠻厲害的幻覺

Refuge de la Balme(山屋)~Col du Bonhomme(隘口):走入TMB的壯麗之中
阿爾卑斯山的壯麗雄偉

Refuge de la Balme(山屋)~Col du Bonhomme(隘口):走入TMB的壯麗之中
TMB各別路段都不算難,但還是必須要有一定的體力做依靠,努力邁向今天的第一個隘口。

Col du Bonhomme(隘口)
終於抵達這一天的最高處--Col du Bonhomme(隘口)

👉 小提醒: Balme 山屋後這段路程無補給,務必在 Balme 山屋裝滿水。午後天氣變化劇烈,也須留意,若有需要 Col du Bonhomme(隘口)有一間小哨亭可避難。


(四)Col du Bonhomme(隘口)~Refuge de la Croix du Bonhomme(山屋):TMB Stage2最高處的兩座隘口

  • 距離:約2公里 
  • 爬升:150公尺 
  • 時間:50分鐘 
Col du Bonhomme、Col de la Croix de Bonhomme,名字很接近,位置也很接近的兩處不同「隘口」。這一帶也是TMB stage2海拔最高、景色最壯麗、同時也是最困難的路段。Col du Bonhomme(隘口)~Bonhomme山屋,路徑稍微原始,上上下下翻越岩壁。儘管這一段路程不遠,也稱不上困難,但我們卻在過程中遇到天氣劇烈變化,讓步行難度瞬間升高。

Col du Bonhomme

Col du Bonhomme(隘口)
Col du Bonhomme有一間小哨亭,如果遇上大雨或打雷可先於這邊避難,這一天稍晚會閃電+冰雹,晚一點到的山友就是在這邊亭子躲了一小時。

Col du Bonhomme(隘口)
Col du Bonhomme(隘口),此時雖然雨還沒落下來,但已經雷聲隆隆

Col du Bonhomme(隘口)
我們可以從隘口,看到下方谷底的TMB Stage2的終點--Les Chapieux

往山屋的最後一段路中,忽然烏雲密佈、雷聲隆隆。第一時間判斷就是走快一點,畢竟雨也還沒真的落下,終點頂多再30~40分鐘的路程。不過,就在那麼一瞬間,劈哩啪啦的冰雹+暴雨就這麼襲來。30分鐘前我們還短袖短褲的揮汗如雨,但幾乎沒等待時間,兵荒馬亂進行防水裝備轉換。

Col du Bonhomme(隘口)~Refuge de la Croix du Bonhomme(山屋)
Col du Bonhomme(隘口)~Bonhomme山屋,路程不遠,兩地海拔落差也不大,但路程卻是上上下下

Col du Bonhomme(隘口)~Refuge de la Croix du Bonhomme(山屋)
雷聲隆隆,本想30~40分鐘路程走快一點,看可不可以靠腳程贏過壞天氣,結果輸了

Col du Bonhomme(隘口)~Refuge de la Croix du Bonhomme(山屋)
這段路程雖然海拔落差不大,但比較多岩壁路徑,接下來的大雨還形成瀑布阻斷路徑

雷聲+閃電就打在我們附近,惡劣天氣則遮蔽我們視野,而岩石路徑被冰雹與雨水形成的瀑布給阻斷。就在這裡,我們遇到這趟旅程與我們互相幫助且互動最多的一家四口法國人。可能同樣帶著小孩身處危險,可能同樣的感同身受,我們一起協助孩子們的安全通過。這種一起面對與克服阻礙所形成的友誼與交集,或許也是TMB的精神。

遭遇冰雹

從隘口走10分鐘後拍了這最後一張照片,冰雹就打了下來,然後就是一連串手忙腳亂的應變

tmb友誼
這趟TMB行程與我們交集最深的一家四口法國人,不斷地相遇、互相分享、幫忙。起因就是在這段路程中一起面對冰雹、暴雨,從找路、過溪、前後照應幫孩子們一個一個過危險路段,所建立的革命情誼。


(五)Refuge de la Croix du Bonhomme(山屋):景色壯麗的山中小屋

走TMB過程我們會經常看到Refuge(英文、法文)或Rifugio(義大利文),其實這是相同的單字,指的是避難所,而在台灣我們則會稱之為山屋。Bonhomme山屋,海拔2443公尺,屬於深山中的山屋,除了有避難功能,本身有30個床位,而山屋下方的大片草原也可以紮營(免費)。而我們原本計劃就是在此紮營,但由於抵達山屋前一陣瘋狂的冰雹,又濕又冷,所以向山屋方面詢問是否還有床位,結果當然是沒有。不過付了一點錢,還是在山屋中洗澡以及用餐。

Bonhomme山屋紮營

Bonhomme山屋
Bonhomme山屋,海拔2443公尺,位於stage2主路線與變異路線的叉路口,這裡就是我們這一天的終點。

Bonhomme山屋
Bonhomme山屋中的景觀

Bonhomme山屋
這一天行程算是洗了三溫暖,曬了一整天快中暑,卻在最後30分鐘的冰雹中,搞得像冬天的台灣高山。本來還想詢問有無床位,不想紮營了,最後只在山屋中用晚餐還有洗澡。

Bonhomme山屋所在位置視野非常壯麗與震撼,但由於剛才的冰雹來的很突然,手忙腳亂中忘記相機防水,相機掛點。到也不是心疼相機,而是當暴風過去,天空雲彩夢幻,而我們所在位置景觀超讚。我連接下來入夜後銀河時間與位置都找好了,腳架也架起來,但相機操作卻越來越不順,最終無法開機。當你看到這種景觀,而原本裝備也足以留下一幅令人驚艷照片,卻在關鍵失手,令人捶心肝。

Bonhomme山屋
山屋下方的草原可免費自由紮營

Bonhomme山屋
雨後的夕陽,搭配壯麗的山景,一副美麗的畫面

Bonhomme山屋
這張照片拍完後,我的d850也掛掉了。之後的相片,就是透過iphone拍攝。

👉 小提醒:
Bonhomme 山屋是「主路線」與「變異路線」的交會點,住宿選擇會直接影響隔天行程。
山屋雖有床位,但夏季極熱門,需提前預訂,山屋旁邊草原紮營免費。


三、TMB第3天(v2d變異路線、stage3)| Refuge de la Croix du Bonhomme→Col de la Seigne:走離法國邁向義大利

  • 當日起迄點點:Refuge de la Croix du Bonhomme ~Col de la Seigne 
  • TMB路段:v2d(變異路線)、stage3 
  • 距離:約14公里 
  • 爬升:累積爬升接近1350公尺 
TMB stage3主路線,起點Les Chapieux,終點Elisabetta山屋,距離15公里,上升1000公尺,約需5~6小時。而我們從Bonhomme山屋,走變異路線接上stage3,則難度又會較主路線再高一點。而由於沒訂到Elisabetta山屋,因此我們原計劃是繼續挺進至Courmayeur谷地的Val Veny一帶露營地。但因躲避午後大雨,且速度又比計劃中慢,最終我們選擇迫降在法國、義大利交界處的Col de la Seigne(隘口),卻也意外獲得在TMB最壯麗的地方紮營一晚體驗。

TMB第3天實際路徑圖
TMB第3天我們所走的實際路徑(本圖藍色線路徑),從Bonhomme山屋走Col des Fours變異路線,接上TMB stage3(本圖紅色路線),先到Mottets山屋,然後抵達法國、義大利交界處的Col de la Seigne。原本計劃是要穿越stage3的終點Elisabetta山屋,繼續往Courmayeur谷地方向前進。最終我們是在Col de la Seigne降落紮營。


(一)Bonhomme山屋~La Ville des Glaciers(小聚落):TMB最知名變異路線

  • 距離約7~8公里 
  • 累積升降:爬升310公尺、下降889公尺。 
  • 時間:3小時 
這段是 TMB 最知名的變異路線,必須翻越 Col des Fours(2665 公尺)。雖然資料上常被形容為困難,但實際走來並不算艱難。大約 1.2 公里、40–50 分鐘即可登頂。Col des Fours 是 TMB 全線最高點之一,展望極佳,旁邊還常有冰雪可玩。


Col des Fours變異路線
整理好裝備,準備出發開始第三天的行程,本圖遠方是我們昨天穿越而來的山頭。這趟旅程跟我們在台灣登山最大差異就是「睡得飽飽」。每天幾乎7-8點起床,吃山屋、露營地或自己準備的早餐,然後收拾營帳、整理裝備,大約都9點才開始行程。在台灣登山,很少7點還有機會在營地摸。

Col des Fours變異路線
第三天Col des Fours變異路線,從Bonhomme山屋出發後就是一路上升翻越Col des Fours(隘口)

Col des Fours變異路線
回頭看Bonhomme山屋&營地,在這樣雄偉壯麗的地方待一晚,真的很幸福

Col des Fours變異路線
很多介紹將這段變異路線說成比較困難的路程,但其實也只是路徑較主步道原始。從Bonhomme山屋開始,雖然是一路爬升,但距離、爬升也沒台北七星山困難,更別說是一般台灣百岳。

Col des Fours變異路線
Bonhomme山屋出發接近一個小時,即可看到上方有一群人,那裡就是這一天的最高點Col des Fours

Col des Fours
Col des Fours一帶還有積雪

Col des Fours變異路線
從Col des Fours高處俯瞰我們來時路線

Col des Fours變異路線
從Col des Fours高處俯瞰接下來路程,我們就是要下到下方的山谷-- La Ville des Glaciers

Col des Fours之後,4公里多路程,一路陡下近 900 公尺。步道沿途可俯瞰 La Ville des Glaciers 河谷,並感受大山、冰河的壯麗,約中午抵達這個僅有幾戶人家的La Ville des Glaciers 小聚落。這裡與 Stage 3 主路線會合,也是巴士終點,但無商店或補給。

Col des Fours變異路線
在隘口稍微休息、玩耍後,就準備下山谷

Col des Fours變異路線
TMB與台灣登山還有一處很明顯差異,視覺可以投向更遠方,甚至直接看到終點。我們從Col des Fours下山谷,雖然有5~6公里路程,但遠遠就看到我們要抵達的聚落。台灣的山則是起伏比較大,要在起伏的山中要看到5-6公里外的某個地點不容易。

Col des Fours變異路線
下山谷過程遇到融雪形成的小溪

Col des Fours變異路線
TMB的累積爬升、下降雖然不少,但很少短路程大幅的上升或下降。但Col des Fours下
La Ville des Glaciers,約6公里距離,卻一次下降超過800公尺,算是比較明顯的下坡。

Col des Fours變異路線
下山谷過程沿途也是景色宜人

La Ville des Glaciers
接近La Ville des Glaciers,舒服的綠草中步道

La Ville des Glaciers
俯瞰La Ville des Glaciers,一個只有2-3間房子的小聚落

La Ville des Glaciers
La Ville des Glaciers


(二)La Ville des Glaciers~Refuge des Mottets(山屋):輕鬆寬敞的步道連接

  • 距離:1.7公里 
  • 累積升降:爬升100公尺。 
  • 時間:30分鐘 
Refuge des Mottets 位於 Col de la Seigne 山腳,是進入義大利前的最後一間山屋。山屋氛圍極佳,也是許多人落腳休息的點。我們則選擇進屋用餐兼躲雨。從La Ville des Glaciers走到Refuge des Mottets,僅1.7公里,爬升100公尺,大約30分鐘可抵達。

La Ville des Glaciers~Refuge des Mottets(山屋)
沿著平緩碎石道路從La Ville des Glaciers走到Refuge des Mottets

La Ville des Glaciers~Refuge des Mottets(山屋)
La Ville des Glaciers走到Refuge des Mottets就短短不到2公里,其實可以算是在同一塊範圍中,但就是還要30分鐘的時間


La Ville des Glaciers~Refuge des Mottets(山屋)
前往Mottets山屋途中,雷聲隆隆又下起雷陣雨來

La Ville des Glaciers~Refuge des Mottets(山屋)
即將抵達Mottets山屋

我們沿著平緩碎石道路緩緩上升,途中又開始雷聲隆隆。因為昨天冰雹一役,雨都還沒下來,小朋友自己就迅速將背包套掛上,並穿上雨衣、雨褲。約略下午1點,我們走進Mottets山屋用餐、大休、也順便躲一下大雨。

Refuge des Mottets
Refuge des Mottets,為TMB Stage3路程中間唯一的山屋

Mottets山屋
我們在Mottets山屋用餐、大休,還有躲避這場午後雷陣雨

Mottets山屋
Mottets山屋

La Ville des Glaciers
回首La Ville des Glaciers


(三)Refuge des Mottets(山屋)~Col de la Seigne(隘口):跨越義、法邊境,欣賞超越4000公尺的阿爾卑斯山群峰

  • 距離:4.5公里 
  • 爬升:約650公尺。 
  • 時間:2小時 
這一段屬於 TMB 最壯麗的區域之一。雖然還看不到白朗峰主峰,但已能清楚見到周邊的 4000 公尺群峰與多條冰川。步道坡度適中,走起來不像數據上看來那麼辛苦。

Refuge des Mottets(山屋)~Col de la Seigne(隘口)

TMB Stage3:Refuge des Mottets(山屋)~Col de la Seigne(隘口)
Mottets山屋後,又需要開始爬坡翻越一座隘口。

TMB Stage3:Refuge des Mottets(山屋)~Col de la Seigne(隘口)
爬升過程穿越小溪

TMB Stage3:Refuge des Mottets(山屋)~Col de la Seigne(隘口)
這張照片幾乎完整看到TMB stage3主路線在翻越Col de la Seigne前的路程,從Les Chapieux、La Ville des Glaciers、Mottets山屋,沿著山谷一路走上來。

TMB Stage3:Refuge des Mottets(山屋)~Col de la Seigne(隘口)
翻越Col de la Seigne前的路程,步道路徑清晰安全,甚至很多越野車在此前行,但這卻也是我們這一天準要翻越第二座隘口的爬升,而且是很紮實的爬升。

Col de la Seigne(隘口),位於法國、義大利的交界處,也是我個人覺得整條TMB景色最壯麗的一座隘口。雖然這座隘口還看不到白朗峰,但已能清楚見到白朗峰周邊的 4000 公尺群峰與多條冰川,並可居高處俯瞰從Courmayeuru延伸過來的整條山谷。

逐漸接近Col de la Seigne(隘口)

TMB Stage3:Refuge des Mottets(山屋)~Col de la Seigne(隘口)
Col de la Seigne由白朗峰附近的4000公尺高山延伸下來的稜線,甚至可以說這裡是TMB最接白朗峰核心冰川區的地方。

TMB Stage3:Refuge des Mottets(山屋)~Col de la Seigne(隘口)
Col de la Seigne一帶山勢景色險峻,但步道卻是安全好走

Col de la Seigne
看到前方的石柱Col de la Seigne即抵達

Col de la Seigne(2516 公尺) 是法國與義大利的邊界,往北進入義大利是著名的 Refugio Elisabetta(TMB 最熱門的山屋之一),往南則是 Mottets山屋。這也裡是地理與心理上的分界點,正式踏入義大利境內。Col de la Seigne,有一座標誌性的小石堆,上面還掛著達賴喇嘛的照片(我不知道原因)。

Col de la Seigne
Col de la Seigne景色非常壯麗

Col de la Seigne欣賞阿爾卑斯山
Col de la Seigne欣賞阿爾卑斯山群峰

Col de la Seigne
石堆就是Col de la Seigne的標示

Col de la Seigne
石堆上還有達賴喇嘛的照片,我是不清楚Col de la Seigne與達賴喇嘛或西藏有何淵源?


(四)意外的體驗:在 Col de la Seigne 紮營

因為躲雨,且腳程也比原本估計走得慢,當抵達Col de la Seigne,已接近下午5點。若要走到Val Veny露營地恐還需3小時,因此我們決定於此降落紮營。

Col de la Seigne降落紮營

Col de la Seigne
這一天我們選擇在Col de la Seigne迫降紮營

Col de la Seigne
法國區要晚上7:30後才能紮營,已經用完餐、下完營釘,就等待時間到打開營帳。因為歐洲這時間天黑要到9點多後,所以天空看起來像下午

Col de la Seigne
另一側草坪這邊也有好幾頂帳。雖然Col de la Seigne沒有太多紮營資訊,但這一帶地形平坦,水源也有雪溪融水,臨時要迫降並沒有太大問題。不過這裡是比較高的無人山區,又是一處隘口,如果天氣不好風可能會很大,也可能遇到下雪,安全問題仍需靠自己當下狀況評估。

Col de la Seigne
提前降落也是有優點,讓我們有很充裕時間探索Col de la Seigne這一帶,而不是匆匆穿越。

Col de la Seigne紮營
我們的水源就是下方冰川的一處小伏流,水源本身很乾淨,濾過、煮沸飲用沒有太大問題。

雖然網路上沒看到什麼人在Col de la Seigne紮營資料,但這邊視野景觀壯麗,地形平坦,且有冰川融雪的水源。且依規定,法國區19:30後可紮營,義大利區也差不多海拔2500公尺,亦可以紮營,所以發現還有不少山友選擇在此落腳。

Col de la Seigne
Col de la Seigne為義大利、法國交界,越過這個隘口就將進入義大利區

Col de la Seigne俯瞰Courmayeur
雨後還出現了彩虹很漂亮

Col de la Seigne俯瞰Courmayeur
往義大利方向看過去,那一側就是Courmayeur谷地,我們除了將進入義大利,那邊也意味著文明

其後覺得意外在此紮營很幸運,能深度探索這個隘口,而非僅匆匆穿越。而雨後的山區,遠方Courmayeur山谷出現了彩虹,而旁邊日落雲彩光線也甚為美麗。如果有遺憾,那還是我的相機故障,無法用手機留下心中期待的那幅畫面。

延伸文章:

張貼留言

0 留言